大队的几个女大队长,是所里的台柱子,没有这几个主角,这台戏唱不好,甚至根本就没法唱。
李勃所在的生产科,人像走马灯一样的换,走了马喜林,走了韩来娣,来了王贵仁,来了张军杰,来了张天兵,“二张”像匆匆过客,住过店,过一阵,就收拾行李走开了。李勃和胡大庆倒成了坚守时间最长的人。
所里一直进行的改革,李勃成了自始至终的见证者,他还有幸成为改革“四人组”的成员,参与了所里机构改革方案的起草,中队升大队的变迁,内部人员招聘的轮转。但他自己,始终呆在生产科,就是一个干活的小办事员。
一年的忙碌,李勃就像一个小陀螺,一直有领导、同事拿着鞭子抽打,使他天天都在旋转、旋转,几乎一刻也不想让他停下来。
除了本职工作,做计划,干统计,写总结,还得兼职当采购员、销售员、广播员、电视管理员、值班员、报道员等几大员,不仅在所内忙,还得跑市内,跑长途。累呀,但李勃自己觉得,这是累并快乐着,比无所事事强太多了。
李勃在一年中,也结交了几个所内的朋友,吕海伟、王田耕、张天兵,都能谈得来,有个小摩擦,也不影响良好的关系。电工房的小高、食堂的小崔和小林,都能在下班之后一起耍一会儿。
人生难得相遇,相遇就是缘分。就在劳教所这个弹丸之地,能够与各色人等打交道,遇到复杂的人性,就是缘分使然。
人是事的主角,事是人的作为。这一年,事事纷扰,遇上就难以躲过。
公事上,大排查、大联欢,承包地、装电话、打机井、当领队,栽果树、验收礼堂,卖树苗、学经验,林林总总,那一件没有李勃忙碌的身影?
私事上,有稿子见报的欢乐,也有秋风秋雨的哀愁;有情变的悲伤,也有听琴的慰藉;有优秀学员的畅快,也有回家的坎坷;有过年兄弟们的欢聚,也有老侯辞行的不舍;有野泳的舒心快乐,也有麦场见闻的揪心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