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院士之名便源于这句诗经,冥冥之中也仿佛预示了她与青蒿这一生的结缘。
只是,苏虞前世是妇产科医生,不是流传病医生,对于流传病的了解只局限于那些非常浅显的层面。
比如青蒿素,她知道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但要如何提取,她不知道。
不过青蒿里既然能够提炼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想必青蒿对于疟疾也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但青蒿毕竟不是青蒿素,治疗起来或许不是那么对症高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中药材能治疗疟疾呢?
苏虞正想着,便听王太医道:“寒战、高热,大汗,受病之人还伴随着头痛、全身酸痛以及虚弱乏力。何大夫,这病可是瘴病?”
“确实如此。”说话的安州大夫何大夫点了点头,面露苦笑,“安州多湖泊沼泽,百姓常年经受瘴气的侵害,因此此地历史上时常爆发瘴病。”
果然如此。
瘴病,其实就是疟疾。
前唐《外台秘要》卷五《山瘴疟方一十九首》中有记载:“瘴与疟分作两名,其实一致,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岭南率称为瘴,江北总号为疟,此由方言不同,非是别有异病。”
意思是说瘴病和疟疾其实是同一种疾病,只是地方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苏虞听着,眉心却是微皱。
沼泽,或者一些湿气雾气重的林地确实容易产生一些易致人生病的毒害之气,因为这种地方湿气重,动植物易腐败,且阳光照射不进来,就不能提供最基础且广泛的消毒。毒气堆积,侵蚀人体,便容易让人生病。
只是——真正治病的却不是这些阴湿之地动植物腐败产生的毒气,而是那些经由沼泽地和阴湿林地孵化而出的蚊团。
透过张开的门帘,苏虞看向外头葱葱郁郁的草地。
经过几场大雨后,原本干枯的土地吸饱了水,泥土里的草籽经过雨水的滋润,又因为天气炎热,适合生长,所以不过短短几天,便长得如此郁郁葱葱。
植被葱郁,水汽洇湿,刚好为飞蚊的繁殖藏身提供了最完美的去所。
治愈一个病人需要七到十天,乃至更久,而携带疟原虫的飞蚊叮咬一个健康之人却只需要不到一秒的时间,蚊虫肆虐才是疫病难以控制的根本原因。
想要治好疟疾,除了给病人看病治疗外,还要想法子灭蚊才是正解。
但是这个时代对疟疾的了解不足,并不了解这些飞蚊的危害。苏虞想着,开口道:“何大夫,每次安州爆发瘴气,是否都在多雨的夏日,蚊虫肆孽之时?”
何大夫点了点头:“没错,确实都在夏日。安州夏日多雨,下潦上雾,湿热上行,毒气重蒸,因而多发瘴病。”
苏虞摇了摇头:“不,我的意思是每次爆发瘴病时是不是都有很多蚊子?”
“飞蚊?”何大夫若有所思。
在场的几位大夫同样陷入了沉思,其中一位年岁较大,胡须皆白的老大夫道,“女医何以有此一问?”
苏虞道:“我怀疑这瘴病,便是通过蚊虫来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