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 正气

荀圭和章诚聊的很晚,荀圭又知道了不少知识,比如楚国的官场分级,省郡县各级长官,以及最重要的,书院的名字和位置。

第二天吃过早饭,荀圭和章诚依依惜别,约好以后有时间一定再聚一聚。在路边折了一根柳树枝后,荀圭带着章诚的推荐信,直奔正北方去了。

小主,

正气书院,楚国最大的书院,往北跨过三个县的怀远郡郡城外东山上,那一片好几座山头都是书院的地方。出了县城,荀圭找准方向,就让大黄撒开蹄子狂奔。

大黄不愧是天道改造过的马,跟高铁一样,上午出发,下午就到了怀远郡城,站在城门口观望了一会儿,荀圭发现这边居然要路引,也不知道是每天都要,还是这几天有大事发生。

“幸好我不用先进城,”荀圭摸着下巴寻思,“我还是先去书院报道,然后让书院给我办个身份证明得了。”四下看了一圈,不远处有几个小摊十分热闹,荀圭牵起大黄走了过去。

小二接过缰绳,热情的问道:“客人要点儿什么?”

荀圭找了个位置坐下,说道:“给我的马喂些草料、清水,有粗粮饼子也来上一些。至于我,你们这儿有什么特色的小吃么?”

小二扯下肩上抹布,一边擦桌子一边说道:“我们这儿有炸豆腐,外酥里嫩,这天气来上几块热乎乎的炸豆腐,可过瘾了。”

荀圭点点头:“那就炸豆腐,再热一壶酒来。”说完,荀圭掏出一粒碎银递过去:“快些上来,我饿了。”

小二眼睛一亮,接过银子牵着大黄转身就走,对后厨叫道:“好酒好肉炸豆腐!上好草料粗粮饼!”

荀圭心说还特么挺顺嘴。不多时,一盘热气腾腾的炸豆腐端了上来,上面撒了一层细细的辣椒面儿。荀圭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忍不住流下热泪,心说这么久了,可算是又吃到这么正经的辣椒味儿了。

蜀国气候潮湿,吃辣椒也是风俗,不过先前荀圭去的时候直接上了青城山,道士们修炼之人忌荤腥,辣椒这种重口的他们不吃,所以荀圭围着九州饶了大半圈,这还是吃的第一口辣椒。

小二见荀圭流眼泪,忍不住问道:“怎么了客官,可是太辣了不合胃口?”

荀圭擦掉眼泪:“不不不,很好吃,只是我游历许久,很久没有吃过辣椒了。”

小二笑道:“我就说嘛,客人你的口音,听着就是我们这边的人。我跟您说,这豆腐是早上刚做好的,辣椒是今年最辣的,这两样在一起,最是开胃。”说完,小二把烫好的酒和一盘扣肉放在了桌上。

荀圭指着扣肉:“好东西,快给我上一大碗米饭。”

“好嘞,马上来。”小二转身就走。“洞庭香米饭一碗!”

于是荀圭大口肉大口酒,炫了一顿之后,才牵着大黄往城外东山走去。看天色这会儿也就下午两三点,荀圭也不急,慢悠悠的走,一路上见到了不少青衫学子,或是口中念念有词,或是手舞足蹈的往那边走,看样子都是书院的学生。

走了许久,终于见到了正气书院。远远望去,青山苍翠碧水环绕,山间亭台楼阁掩映其中,山下河流弯曲有情,不少人裹着秋衣泛舟河面,诗词唱和;山间自有学子读书作画,抚琴舞剑;也有不少教习先生焚香设席,在林间讲学。

再往上看,山腰处有一大片空地,树立夫子雕像,不少学生在雕像前正襟危坐一言不发,荀圭看了一会儿,有几个读书人突然站起,大声说着什么,接着就见苍穹之上,文曲星光闪动,又有几片功德金光飞来,看样子是集体突破。

突破的学生们向一旁护法的教师们致谢,接受同窗们的恭贺,并立马向还未突破的同窗们,将自己突破的感觉说出,一片其乐融融。

荀圭站着看了许久,以他现在的目力,看的清清楚楚。荀圭忍不住感慨:“不愧是楚国最大的书院,学习氛围浓厚,一看就是做学问的好地方。”

“哦?这位先生,您是第一次来我们书院么?”不远处有人开口了。

荀圭转头看去,不远处有一人拱手发问——这人站在小路拐弯处,小路过去没有几十步,就是山门所在。除了说话这人,还有一群学生在路边亭子下,摆开桌椅在给学生们登记。说话这位穿着与学生们不同,年纪也大不少,看样子是书院的管理人员或者教师。

荀圭走了过去,拱手回礼:“在下荀圭,蒙定安县教谕推荐来的。”说着,荀圭从怀里掏出章诚的推荐信递了过去:“有书信为证。”

“在下失礼了。”说话的男子接过章诚的信,直接打开。读过之后,他露出笑容,把信递了回来,笑道:“原来是荀秀才当面,荀秀才修为深厚,竟然一日之内就赶到了。”

荀圭拱手回礼:“在下听闻正气书院是楚国最大的书院,心驰神往,幸得坐骑神速,让我早早来到书院。”

接待员伸手邀请到:“荀秀才是贵客,快请入内。我带你去见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