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到时就照先生们安排就是了,那目前讲经筵的人选定了没?”朱由校问道。
“陛下,目前确定为左庶子孙承宗与翰林院侍读丁绍轼,这两人学识渊博,为人持重。当讲官较为合适。”韩爌回复道。
他们两个都出自翰林院。
在明代历来试讲官基本上都是翰林院的人员,这也是翰林院清贵的原因,他们更有机会与皇帝见面,所有进士都想挤破头进去。
大明的官员千千万,朱由校是不可能一一记住的,这个时候有机会跟皇帝见面,皇帝记住你了,升官的机会也比别人多的多,这就是翰林院的优势之一。
听到孙承宗名字的时候,朱由校也眼前一亮,历史上孙承宗是朱由校的老师,十分有能力。深受他的器重。
“可以,明天就让孙承宗先讲吧。”
“是”韩爌自无不可。
“另外,韩爱卿,经筵大典上就按照你们安排的讲,但对于日讲,朕想讲的内容多变化些,除了请翰林讲解以外,也可以让内阁选六部的人来讲解国朝制度、行政运作。让朕也多学习。”
“臣遵旨。”
······
第二天,等洗漱整理完毕,朱由校便坐上龙撵前往了文华殿。
等到了文华殿,朝廷高官已经到了,齐齐站在两侧,满庭肃然。
司礼监太监将书籍、讲章提前摆放好,一般而言四书在东、经史在西,讲章按例誊写两份,御案,讲案各放一份。
朱由校落座以后,赞立官喊赞,百官朝拜,三呼万岁。
这场景朱由校已经较为习惯了,朗声道:“平身。”百官谢恩平身。
然后“以次上殿,东西序立”。等到所有人都落座后,旁侍人员再将讲案抬到御案正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