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军校不是教将领们如何作战的!
在正式筹练军校时,宋应奎觉得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似乎有必要成立一个中枢指挥和参谋机构。
咱也没正式在军界混过,不知道正规的军队体系是如何架构的。只得凭借零星的记忆和脑补来搭架子了。
军中最有资历的就两个人,一个是三叔宋学良、一个是杨顺安。考虑再三、将杨顺安调到中枢做军事方面的第一助手比较合适,三叔还是留到官营镇,统领云谷军现在最大的外驻兵团为好。
“杨叔、我计划设云谷军司令厅统管全军一应事宜,往后所有军令皆出自司令厅。由我亲任云谷军总司令、杨叔你来任司令部常务副司令兼参谋处处长。司令厅暂设:参谋处、后勤处、军械处、财务处四处。参谋处负责协助司令厅完成军略谋划、军令通传、全军调度、人事举用诸事。后勤处负责协助司令厅完成粮草储备和分配调度、军服等军中日用品统配和采买、军营和眷属房舍规建、伤残和阵亡士卒抚恤诸事。军械处负责包括马匹在内的一应军械配发、校验、定制以及维修保障事宜。财务处负责军中财务统筹核算和支应包括军饷在内的开支。
往后哪、城主府的营商、工厂事、以及兵工生产将与军事剥离,单独设制和运行。军中所需由军械处和后勤处与城主府相关负责人谈妥价格、数量等事后,由财务处负责与城主府大库进行核销。”
将中枢机构的大致架子说清楚后,宋应奎继续对杨说安说道:“杨副司令、你接下来紧要事有两件、一件是将参谋处所要经官之事理顺,第二件是尽快让军校正常运转。参谋处这块哪,暂时从军中调几个副中队长听用,再招几个文员辅助,日常吏差由军校的预备军官兼之。对了、招的文员要转为军籍,以预备军官的身份待之,所有事宜要严格按军事标准要求。我云谷军中,没有文人幕僚这一说,往后军队将校要文武兼备。”
“主公、咱们军中的将校多是草莽出身,文武兼备是不是要求过高了?还有就是军校运转后,该从那儿找先生?要教些什么?”杨顺安对宋应奎要办军校的执念并不是很理解,在他看来自古的猛将不都是战事中打出来的?哪有从学堂中教出猛将的。至于文武兼备,哪要求是不是也过高了一点。
“人家北项的将领都能识文断字,咱们的军将连北项人都不如吗?所谓文武兼备,也不是要求将校们做文人,只需粗通文事,能处理日常公文不假手他人即可。至于说军校的先生从那儿找、军校中教什么,这个简单。
开校之后,本官亲授军略、杨副司令你授临阵战技和练兵之道,姜总管授地理和古今战史、郭司长授后勤统筹,良副司令授火器应用之道。除了这些外、其它有专长的军官也可来授自己擅长之事。军校之中没有谁是专门的先生,大家各取所长,互为师长。学员们在军校不光是来学习的,亦是来授业和增进见识的。
同时哪他们还有个任务是共同参与制定出我军第一部基本操典。将平时带兵和作战时的通用技巧和规范定出来。比如行军时需要带多少军粮、平时如何出操、步兵要掌握什么战技、骑兵和火器兵要掌握什么战技、各军种如何协同作战、扎营时如何安排守卫、军中信令如何通传、日常训练如何考核等等。而后司令部便依着操典来规范和考核各级军将带兵!
当然、这个操典刚开始的时候只能是试行版,要根据实行后的反馈逐步调整和完善。总之办军校、轮训军官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云谷军更为正规,真正成为有规可依、令行禁止的天下强军。”军校是干什么的?在宋应奎看来,它不应该只是承担教学任务,更多的职能是交流和研究军事知识,从而促进云谷军逐步进步。
杨顺安听完宋应奎的长篇大论,面露疑色,这好像与他固有的认知有冲突啊。“主公、用操典来统军,是否太过死板?战事瞬息万变,状况百出,怎可以一治之?”
“定操典的目的不是教军将如何作战,而是用规范化的要求,让军将在训练和战时不犯低级错误。操典要有粗有细,临阵接敌的指挥和处置要粗,统兵练兵要细。咱得清楚一个事实,很多战事的失利,不是因为军略和布置有问题,而是前线军官在统兵时犯了低级错误。
比如粮草的运输和存放,是个领兵的将领都知道其的重要性,可偏偏很多战事的失利就是运粮和存粮出了问题。再比如、此前你我带义勇去宁西卫城助战时,海石堡的郑军为何那般容易的被西藩偷袭成功?但凡他们平时谨慎一些,对士卒管理严格一些,都不会出那么大的乱子。你说、当时的海西堡乱成个样子了?那样的营盘,一旦遭遇突袭,能守住才怪!
我坚持办军校定操典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云谷军的各级军将都深知自身的责任,明晓平时带兵时要务必要做的事!让全军上下,在平时能苦练和精进战技、不忘战,在战时不慌乱、知道怎么做才不犯常识性错误!”
说起来、宋应奎现下也是有了一定的战争经验,也见识过了不少战事。对于领兵作战,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只要不犯低级错误,就不会有大的损失,也不会大败亏输。
在战场上,那个人不怕死?有几个真能豁出命胡来的?白刀子扎进肉里,谁都是红刀子出来。很多溃败、就是低级错误导致的混乱造成的,组织只要有序,哪怕是敌众我寡,也不无全身而退的机会。对于军事上的低级错误,那个带兵的人会不知道?可偏偏这种事就避免不了,说白了、就是平时练的不够、管理的不规范、意识不到位造成的。
论管理粗疏,北项、西藩更严重,可他们为何比郑军之类的战力强?那是因为人家平时经历的战事多,低层士卒对紧急状况意识到位,人家的士卒习惯于在粗糙的管理框架下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