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升讲完,众臣便低声交流起来。
“京城这条铁路花了多少银子?”
“听说花了三十多万两。”
“才二十几里就花了三十多万两?那岂不是一里就花费一万多两银子?”
“确实如此——这第二条铁路不知要修多长,若是太长,今年国库又将多出一大笔支出啊。”
“虽说铁路民用之后也盈利,但到目前为止,数月盈利不足千两,想要回本不知得等到何时。”
开口不离银子的几乎都是财政部官员。
显然,在多数财政官员心中,铁路这种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回报的投资,必须得慎重。
若非刘升威信极高,说不定财政官员中便有反对修建铁路的。
说到底,还是这些官员对铁路于国家的作用了解不够全面,或者说没亲眼见识到便总有怀疑。
相较于财政部,交通部、民政部官员是议论起来最兴奋的。
交通部就不必说了,专司交通事务,只有国家大修铁路、官道、河道,他们的权利才能凸显乃至扩大。
至于民政部,则是认识到,铁路确实有利于地方民生、经济的发展,不论于国于百姓,都是一件大好事。
没理由不支持。
半小时后,交流停下,民政部左侍郎袁继咸起身道:“陛下,臣以为这第二条铁路当在北直隶修建,以京师、天津卫为终始点。
如今国家将兴海运,北方天津卫港口就变得格外重要。
若有铁路连通京师,不仅可以缓解京津段运河的压力,也有利于朝廷加强对京师的掌控。”
交通部尚书侯峒曾接着起身道:“陛下,目前百姓对铁路、火车尚不熟悉,皆赖国家出资修建。
而我大崋欲大修铁路,仅靠国家财政显然不可行,还需借助民间。
我大崋民间以江南最富,江南又以苏淞常三府最富。
故臣以为这第二条铁路修建在苏淞常三府,最好是由松江府的吴淞江港口,一直修建到南京附近。
江南商贸频繁,我大崋又开海禁,若南京至松江的铁路能开通,商人必然趋之若鹜。
届时,不仅这第二条铁路能尽快赚回本钱,还可让江南士绅、百姓认识到铁路之利好。
到那时,只需朝廷允许,江南士绅百姓必然愿意出资修建更多铁路!”
侯峒曾这番话讲完,顿时不少江南(南直隶江南地区)籍贯的官员纷纷表示支持。
刘升建立大崋已有两年,如今这些臣子都已知晓,刘升不仅不耻于言商言利,反而鼓励臣工从财政盈亏角度考虑诸多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