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自己有过为人放羊的经历,崔澈也不会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审视这些为他创造财富的佃农们。
他耐心地听着佃农们自报姓名、来历,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听到有趣的事情,也与众人哄笑。
崔家的佃农们都觉着这位小郎君待人和蔼,没啥架子,将来必然是位体恤佃户的好主家。
其实整个崔氏对于佃户的剥削都不算重,毕竟若是苛待太过,且不说佃户逃了,无人耕地,传出去名声也不好听。
封老夫人看着六岁的孙儿游刃有余的与佃农们闲聊家常,心想在北疆四年的经历,确实让他心性早熟,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好事。
如今正值春耕农忙的时候,崔澈没有继续耽误佃农们的时间,跟随祖母来到了乡间的庄园。
庄园周边是佃户们的屋舍,崔澈粗略估算,至少有上千家,都能算是一个大村落了。
门前的中年男子兴许是留在庄园上的管事,早早就等在了门外。
但通了姓名崔澈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高祖父的庶出血脉,中年男子姓崔,单名一个路字,按辈分崔澈得叫一声族叔。
仔细想想也对,若不是未出五服的亲戚,也得不到庄园管事这份肥差。
可转念一想,都是高祖父的子孙,只因嫡庶之别,一个便是身份尊贵的小郎君,坐拥万贯家财,另一人却要在对方手下谋事,着实让人唏嘘。
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真要干类似推恩令的事,让嫡庶子嗣一起瓜分家产,又哪能兴盛起来,作为穿越者,崔澈深谙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道理。
无需崔路引路,这座庄园崔老夫人再熟悉不过,崔季舒虽然在邺城为官多年,但偶尔也会回安平老家走上一趟。
崔澈跟着祖母走进庄园,这是一座三进的宅子,与邺城以及安平老宅一般,前院是奴仆、婢女的住处,屋舍。
但有所区别的是中院是主人家的住所,与会客大厅,而后院则是作坊、厨房,以及圈养牲口的地方。
庄园右侧是园圃,种着蔬菜,左侧是鱼塘,后头还有一片果林,崔澈把整整座庄园跑了一圈,心中暗道:
‘这倒是个养老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