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殿下初至晋阳,恩信未立,虽有意还田于民,民众却不知殿下心迹,更害怕田地日后又被王氏夺回,故而怀揣好意,却无人领情。”
杨广闻言默然,士族门阀并非不能灭,北魏末年掌权的契胡尔朱就将弘农杨氏几乎屠尽,但这后果是他不能承担的。
士族门阀之间多少都沾亲带故,例如博陵崔氏,虽说与他们联姻最密切的是赵郡李氏,但具体到崔澈本人,也有王家的亲戚,他小姑父李元俭的母亲不就出自太原王氏。
杨家屠戮宇文氏,大家可以理解,但毫无缘由的诛灭王氏,自然兔死狐悲,这是足以动摇社稷根基的大事。
君不见,日后李氏当兴的谶言流传,也只是杀了李穆一大家子,而不是拿整个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开刀。
但崔澈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他与杨广耳语一番,阿广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开皇元年(581年)四月初二,每五日一休的沐浴假期来临,杨广在官舍大摆筵席。
虽说晋王此宴非好宴,但也不可能是鸿门宴,凡是收到邀请的太原王氏重要人物尽数应约而至。
官舍与衙署相连,众人经过衙署大门时,望见突然多出的一面大鼓,倍感好奇。
总管府不是断狱听讼的衙门,鸣冤鼓也要等到北宋时期才会开设,王家人物们自然不晓得此举何意。
但宴会还是如期开席,只是不少人心底抱怨晋王之宴,未免太素了些。
倒不是杨广吝啬,筵席上有酒有肉,只不过少了丝竹管弦之乐,也没有歌姬舞女助兴。
席间,崔澈含笑与一张张顶着酒渣鼻的面孔举杯交盏,其中还真有不少远亲。
太原王氏是祖传的酒渣鼻,江东人谓之‘齄王’,东晋年间,流落于江南的一支被刘裕灭门,仅有王慧龙一人孤身渡江,北魏司徒崔浩就是根据王慧龙的酒渣鼻认定他是太原王氏子孙,将侄女嫁给了他。
只是后来又有南人鲁轨投奔北朝,声称那王慧龙是一个沙门僧的私生子,只不过凑巧长了个酒渣鼻,便冒认太原王氏。
王慧龙身份真伪就连当时的人都无从察辩,但可以肯定的是,酒渣鼻确实是太原王氏的显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