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崔澈在河东紧锣密鼓的备战,西隋也不是瞎子、聋子。
西隋内部,正为崔澈是要效仿杨谅,由蒲坂入关,长驱直入夺取关中。
还是向南,渡过黄河,直取河南而争论不休。
大多数近臣认为崔澈会走蒲坂,争夺关中。
如果大兴失守,一旦杨广不能及时出逃,朝廷中枢被崔澈控制,其余各地,大概率是能够传檄而定。
杨广为了防止有人效仿崔澈举兵叛乱,早已经下诏废除了各州总管。
但也有一部分认为崔澈将会南下夺取河南。
杨素、宇文述等人便在其中。
他们认定关中易守难攻,崔澈绝不会冒险西进,而是南下争夺谋取河南。
一旦崔澈夺占河南,便能切断关西与两淮、江南、荆襄等地的联系。
南方的粮食再想运来关西,就只有走川蜀这一条路线。
且不说蜀道如何难走,两淮、江南的粮食经由川蜀送往关西,很明显这事就不现实。
河南若是丢了,时常爆发旱灾的关西地区,根本无法依靠自身的水土,去承载一百多万户的庞大人口,迁都也是早晚的事情。
朝廷南迁,被抛弃的关西又能坚守多久。
经过一番争论,杨广还是采用了杨素等人的观点,认为崔澈必将谋夺河南。
杨广与崔澈算是老交情了,对于这位儿时的好友,也算了解。
杨素、宇文述等人的判断,在杨广看来显然更贴合崔澈过往给自己的印象。
只不过这一次杨广并没有以杨素为主帅,而是让他留在关中,以防万一。
杨广派遣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许国公,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以及大将段文振、杨义臣等人东出,分镇中原各地。
以于仲文为河南道行军总管,河南诸将,皆受其节制。
于仲文是八柱国之一于谨的孙儿,此人素有谋略,屡立战功,深受杨广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