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谭墨文考进该知名大学的文学系,恰好就成了郑凯文的学生。俩人从师生到文学上的知己,他们无话不谈,时常在课堂、课后和日常生活中一起讨论文学话题。
然而,好景不长,郑凯文在一次相遇一个贫困的女学生,他好心收留了女孩,同时,他不顾一切去支持女学生读书,可这样的好人好事,却被别人说他包养“童养媳。”这样的谣言,愈演愈烈,流言蜚语基本上从学校一直传到校外,许多家长和一些网红纷纷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分青红皂白,对他就是一通指责,尽管资助地女孩和家人都出来澄清,可都被不知情的人继续抹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学校这边迫于压力,为了学校的名誉,只好选择开除了他,而从那以后,郑凯文一怒之,望着学校的大门,他仰天长啸,喊出了那句“如果我的礼仪成了空气那我最不希望的就是让俗不可耐的人闻到。因为,那是我心中的文雅,怎能与俗人共赏。”从此,他归隐山林,逃避了物质的世界,回到了他自己觉得快乐的精神世界当中去了。
“老师,五年前,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那样说。可现在,我明白了。确实如你所说,雅俗不可共赏。”俩人坐在西山的一处山坡上,身着一身朴素地白色T恤和黑色的短裤的谭墨文,举起手中的啤酒与郑凯文碰了杯,红着的脸他向自己一直敬重地老师说出了这么些年,一直埋藏在自己心里的话。当时的他,一是害怕,而是,作为大学生的他没有什么本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师受别人诋毁,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
“你错了,我说的雅俗不可共赏,是人与人之间的品味不可共赏,人们各自的心灵生活的雅与俗不可共赏。”郑凯文喝了口罐装的啤酒,擦了擦嘴边的胡须,缓缓地给他解释道。
“老师的儒学文化见解独到。不仅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而且,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此是晚辈所不及之处。”谭墨文的语气中蕴含着对郑凯文的崇高地敬重,他谦卑有礼地给恩师地礼仪之道,作出了很高地赞美。
“你也不错,经典文学的苗头,不因读书而读书,只取其中之所长,悟得其中真滋味,这点,从而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思想。就这点,我自愧不如,你也称得上我的一句老师。”
“老师,这万万不可,我本后生晚辈,怎能僭越前辈。何况,恩师向来注重师道尊严,怎会说出如此有损天道人伦的话,这不是折煞我这个后生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求学之道,当追求真理,而真理的界限不是年龄的年长与否,而是知见的多少,看待事物的本质的深浅而论。你该知道那句,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郑凯文回答完后,将罐装地啤酒一饮而尽。脸上岁月的痕迹,散发出一股淡淡地红晕。他依靠在后面的石头上,拿出烟发给墨文。俩人抽着烟,眼睛看向远方的滇池,心中有一股希望之感涌上,是他们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