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朱允炆的自我怀疑,自己真的有那么差劲吗?一个两个都倒戈了。

明朝,永乐年间。

此时,两鬓斑白的朱棣看着光幕神迹中年轻时候的自己的遭遇,不由得心生感慨,对他的孙儿说道:“瞻基啊,爷爷和你讲,我们身为棋手,当纵观大局,却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地方,一个小小的纰漏,可能就会造成大大的损失,倘若爷爷当年没有拿到那张草稿,可能起兵便会推迟,局势就会有所变化”。

朱瞻基点了点头,他明白这个道理,随后轻声说道:“不过就算爷爷没有拿到草稿,没有张信通风报信,爷爷也不会失败。”

朱棣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

汉朝,元朔元年。

汉武帝刘彻眼里满是意外,就800人手?

这能有多大能耐?

纵使再多精英,可包围它的哪方部队没有上万人?

更别提这上万人可不是游兵散勇,而是一个真正的军队!

不过这倒是有些类似于史上的农民起义,大多都是一个村子自发聚集,几十,几百人,虽数量,质量上皆与军队相差很多,却可引起星星之火,莫非这燕王也想走此路线?

-----------------

秦朝。

秦始皇听着光幕神迹当中的声音,不由得闭目思索了起来。

我大秦一统六国兵力强盛,可却无法彻底清剿六国余孽,这当中是否有各种各样小人物的原因?

看来是时候整顿一下内部了。

秦始皇心里很清楚,当初商鞅变法,虽让秦国国力强盛了数倍,可对国民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老一辈的秦人已被压榨了一辈子,数不尽的打仗,工程的修建,大秦帝国已然太劳累了。

更重要的是,六国虽已俯首称臣,可秦朝的人手实在不足,大多数六国之地终究只能靠当地人治理。

这给大秦的统治埋下了数不清的隐患。

长子扶苏能力倒是够,可心性却不足,无法很好的治理下属,其余其他子更是没有时间培养。

德才兼备之人少之又少,国家政策也要修改,他的年龄已然不小,精力已有所下降,可事情却还有一大堆没有处理好,

长生啊,他必须长生!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多的时间让大秦万世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