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祭司王约翰

大宋不怂 七桃散人 2363 字 1个月前

人生就像下棋,得一步一步来。

即便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也得等对方先将棋子放到棋盘上之后,才能走自己的下一步。

谈判是双方的事,李申之在应天府做好了谋划,需要等金国和宋国的使者到来之后,才能继续下去。

不过在这些使者到来之前,反倒是不少小国的使者纷纷前来。

在开封府中,金国的高层人物全都被软禁在了皇宫之中,至于别国的使者反倒没有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

于是这些仰大国鼻息的小国们,纷纷派人来应天府交好宋国。

这里面就有不少是李申之的老朋友,比如说高丽、回鹘、西夏的使者们。

高丽使者离着李申之老远便打起了招呼:“好久不见了我的老朋友,我亲爱的思密达。”

高丽使者明明说着字正腔圆的中原官话,偏偏要学李申之那蹩脚高丽语,无非是想让李申之念一念当初在开封府时,两人一同窘迫过的旧情。

能出来当使者的人,智商和情商都在线。尤其是这些小国的使者,最懂得如何讨好别人。

果然,高丽使者堪称侮辱语言学的一番话,博得了李申之极大的好感。

“我的思密达兄弟,可算是把你给盼来了,今天咱们不醉不归!”李申之拉着高丽使者的胳膊,他又何尝不想交好高丽国,这样对他未来的谋划非常有利。

高丽作为东亚突出来的一个桥头堡,不论是陆路进攻金国,还是作为水路的一个中转站,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至于西夏和回鹘人,亦或是吐蕃人,只要大家能一条心对付金国这个恶魔,就都是好朋友。

尤其是西夏使者,他们受到金国的军事压迫最重,也最希望与自己昔日的对手宋国交好,以共同对付金国的军事威胁。

宋军在应天府展现出的超凡实力,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其实李申之对于西夏、回鹘人倒不是特别感冒。这两国虽然实力不俗,但他们在李申之心目中的战略地位要远远低于高丽。

倒不是说李申之只注重东北亚,而不注重大西北。

而是在大西北,有李申之更为看中的一个人:耶律大石。

辽国被金国灭亡之后,耶律大石沿着阿尔泰山一路向西,征服了帕米尔高原,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西辽帝国,称霸一方。

西辽,在华夏史中的存在感非常的低,以至于许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存在。

可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政权”,在世界史中,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谓影响深远。

尤其是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西辽在其历史中的地位,比宋辽金夏四朝加起来都要高许多。

可以这么说,对于欧洲和西亚人来说,对他们影响最大东方人中,有三个人是最大的。

排名第一的是蒙古人成吉思汗,这位征服了全世界的天子骄子,将名字留在了所有国家的历史之中。

排名第二的是上帝之鞭匈奴人阿提拉。

排名第三的,便是这位开创了西辽的耶律大石。

此时此刻,欧洲人发动十字军东征,正与阿拉伯人打得不可开交。但总体来说,欧洲人处于下风。在他们眼中,阿拉伯人是富裕的,强大的。

这个时候,雄霸中东的是塞尔柱帝国,他们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却最终在耶律大石带领的“契丹”人面前折戟沉沙。

契丹人这个称号,从这个时候彻底打响了。

对于欧洲、西亚、东亚人来说,他们口中的契丹人指的是耶律大石的西辽政权,而不是华夏历史中的辽朝。

直到现在,包括俄罗斯、伊朗,还有广大中亚人对于中国的称呼,依然保持着“契丹”的音译。

当耶律大石击败塞尔柱帝国的消息传到了欧洲之后,欧洲的基督徒认为这是上帝派在东方的祭司,帮助他们击败***敌人,是基督徒们十字军东征失利之后,上帝派来帮助他们的。

于是乎耶律大石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祭司王约翰。

祭司王约翰的传说流传了六百年,甚至马可波罗来到东方之后,依然在寻找着祭司王约翰,错将成吉思汗认做祭司王约翰。

直到欧洲大航海时代带来之后,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寻找远在东方的祭司王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