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生擒对方主将

时空续命者 火星村人 1757 字 1个月前

其下攻城:

“攻城” 是指通过武力直接攻打敌人的城池。这是最下等的策略,因为攻城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往往会造成己方巨大的损失。孙子认为,当战争发展到必须攻城的阶段,说明前面的谋略和外交手段都没有取得成功,只能采取这种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

示例

在古代攻城战中,进攻方需要制造云梯、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士兵们要冒着敌方的箭矢、石块、油水等防御手段强行攀爬城墙。防守方则凭借城墙的高大坚固和充足的物资储备进行顽强抵抗。例如,蒙古军队在攻打襄阳城时,虽然兵力强大,但襄阳城城防坚固,又有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蒙古军队久攻不下,历经数年,耗费了大量的之援,才最终攻克襄阳城,这充分体现了 “攻城” 作战的艰难和不利。

以下是几个 “伐谋” 的成功案例:

1. 烛之武退秦师

背景

春秋时期,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郑国面临着灭国的危机,因为晋国和秦国都是当时的强国,郑国在军事力量上远逊于两国联军。

过程

郑国大夫烛之武在深夜缒城而出,见到秦穆公后开始施展谋略。他没有从郑国的角度去哀求秦国退兵,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形势。烛之武指出,秦国帮助晋国攻打郑国,郑国灭亡后,晋国的实力会得到增强,而秦国并不能从中获得实质利益。相反,晋国实力增强后可能会对秦国造成威胁,因为晋国的野心和地理位置会使其成为秦国向东发展的阻碍。

烛之武通过巧妙的言辞,揭示了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使秦穆公认识到攻打郑国对秦国长远利益的损害。

结果

秦穆公被烛之武说服,决定与郑国结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杨孙帮助郑国守卫,自己则率军回国。晋国看到秦国退兵,也只好撤兵。郑国就这样在秦军的撤离下,解除了被灭国的危机,而这完全是烛之武通过 “伐谋”,从战略层面改变秦国决策而实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 田单复国

背景

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率领燕、韩、赵、魏、楚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齐国军队连连败退,七十余城被联军攻克,最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孤城。齐国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

过程

即墨守将田单在坚守城池的同时,开始施展一系列 “伐谋” 策略。他先利用燕惠王与乐毅之间的矛盾,派人到燕国散布谣言,说乐毅想在齐国称王,故意拖延时间不攻打莒城和即墨。燕惠王听信谣言,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

随后,田单又想出了一系列迷惑燕军的计谋。他让城中百姓每餐饭前都要在庭院中祭祀祖先,引得飞鸟在城上空盘旋,燕军看到后感到十分惊奇。田单趁机宣扬这是有神人相助,即将有天兵天将下凡助齐破燕。同时,他还让士兵们伪装成胆小怕事的样子,以麻痹燕军。

在准备反攻时,田单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牛披上大红绸布,画上五彩蛟龙花纹,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牛尾巴上绑上浸满油脂的芦苇。在一个夜间,他点燃牛尾上的芦苇,牛群受惊后狂奔冲向燕军营地,五千名精锐齐军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