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以石墨、朱砂书写
商周过渡时期遗存的竹简、木牍、缣书、帛画、彩陶等,都可以看到古人使用墨的痕迹。
根据先秦及两汉时期的文献记载可知,古人用墨不仅仅限于书写文字、绘画,还有多种用途。
如《庄子》记载:木料“曲者中钩”,木匠就使用墨绳来取直。
《汉书》记载:汉使在匈奴放下符节,就会遭到“黥面入庐”的侮辱,即刺破面孔涂墨
台湾原住民“黥面”
这是一种胡人的风俗,后演变为一种刑罚。
古人还以龟涂墨爬行,观察墨迹来占卜吉凶。
到了汉朝时期,出现了人工合成的松烟墨,最初为手工捏合而成,后期出现了模制产品。
这种人工墨质地坚硬,便于保存
《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朝廷每月会赏赐尚书令、仆、丞、郎等官员“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千阳县,这里临近终南山,其山多油松,是造墨的绝好烟料,当时愉麋墨天下闻名。
纸张发明之后,石墨不便于书写,漆烟、松煤制成的丸状墨应运而生。
三国曹魏时期,书法家韦诞制作了一种质量上乘的良墨。
史载:“仲将(韦诞的字)之墨,一点如漆。”
晋朝时期,有人发明了以胶配墨的方法,墨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唐朝开始设有专门制墨的机构,并设置墨官,掌管制墨事宜。
墨官祖敏研究朝鲜进贡的松烟墨,搜集了诸多配方,后以古松烟加入鹿角胶,研制出质量非常好的烟墨
唐朝制墨还出现了不同的颜色,以区别不同的用途,如:
雌黄研细加胶制成的黄墨
朱砂研细加胶制成的朱墨等等
宫里给倾城用的是徽墨,磨好的墨写毛笔字可以。如用鹅毛笔写,那就得调稀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