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

唐朝的草蜢 猫怕凉 1181 字 28天前

而之所以把表演时间定在申时中,是倾城要兼顾考虑能赚到官员的钱

古代人一天两顿饭,不过这说法笼统了点,老百姓是两顿饭,不干活就喝稀汤糊弄肚子,下地干活才吃稠食

富人,官员是三顿饭,与后世差不多

不过京官上朝的官员早饭一般吃不上的,吃多了上朝大号怎么办?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上朝的时间基本就定了,那就是鸡鸣之时。

《诗经》中有一首《鸡鸣》,有几句是这样的: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意思就是,鸡鸣的时候,就要去上朝了,天虽然亮,但不是因为太阳升起,而是月亮发着光。

鸡鸣之时是什么时候?是五更,可见古代官员们五更就要起床赶着上朝了。

具体上朝时间规定是从唐朝开始的,乃“五更三点”。

杜甫有两首诗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其中之一的前两句是: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所谓御床,就是皇帝的龙椅,而鹓行则是指朝官的行列。意思不言而喻,当时官员们五更三点就要上朝了。

五更三点出自《宫词》五更的第三点,约是早五点十分左右。

这天都不亮呢,朝臣四点多就得起床出门,真可谓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

不过也是受姬云过年讨喜要压岁钱的启发,李世民早早把廊下食给弄了出来

历史上廊下食就是起源于唐代,开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是基于朝参百官的实际需求而设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早朝礼仪形式。在唐代,参加早朝的百官凌晨就要起床上朝,来不及吃饭,如果退朝稍晚就会饿肚子。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十二月,下诏“所司于外廊置食一顿”,也就是说在早朝之后,朝廷有关部门要在朝堂外廊设食招待朝官一顿,以示优劳。

因为这顿饭是在朝堂外的廊庑之下进行,所以又称“廊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