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驾到!"
拓跋天宝的声音从长街上传来:"今夜君臣同欢,无需拘礼。"北戎百姓纷纷涌出家门,跪伏于街巷之间,呼声震耳欲聋。
拓跋天宝目光掠过宫墙,似无意问道:"听闻今科殿试中,有人对寒门擢才新政颇有微词?"
贺赖明躬身道:"回陛下,太尉此言不虚。只是...微臣不赞同此说。"他将腰佩挂于象牙坠角,"若以出身论英雄,岂不与晋朝旧事雷同。"他顿了顿,"微臣以为,太尉所提的寒门擢才,虽有不足之处,但也算切中时弊,是大有可为的。"
拓跋天宝微微点头:"卿之忠言,朕已了解。"他目光转向一旁的陈毅,"今科殿试,探花何在?"
陈毅刚要上前,却听贺赖明抢先一步:"微臣在。"
拓跋天宝眼中掠过一丝诧异,"朕记得今科殿试中,你位列三甲末尾。"贺赖明垂眸,似有些羞愧。拓跋天宝忽然笑了,"罢了,朕也不罚你。"他伸手拨开贺赖明身边一人:"朕问探花郎,而非探花公。"
陈毅上前两步,跪伏在地。只听得拓跋天宝朗声问道:"朕且问你,寒门入仕,利大于弊乎?"
他声音里带着几分笑意,目光却紧紧锁在那个俯首的年轻人身上。
这个问题是陈毅之前完全没有想过的。
他的确也想过很多关于北戎的弊端和如何改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陈毅沉思片刻,缓缓回答:"回禀陛下,利弊各半,但微臣更赞成太尉此言,寒门擢才,利大于弊。"
拓跋天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