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不奴族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概念,人均铁料。
三万吨铁料,代表四十万不奴族人口,人均150斤铁料每年。
当然,普通老百姓是用不了这么多铁料的,但从此这就是一个指标,很特别。
现在,大量的工具和运输设备开始钢铁化,崔力他们已经发现,铁料的加入,大型设备的建造效率提升的非常快。
比如,大车的制造,以前大车需要切出木料主材来制作框架,现在用钢条制作框架来替代,主材就不用切削了,只需要制作车厢木板。
大车制造的工时消耗,只有以前的一半。
大城市附近,木板也由水力工坊来统一制作,制造工时只有以前的四分之一。
而且钢铁的轮轴,比木头更耐用,能够长时间使用。
最好的消息是,俘虏的罗马工匠里居然有人懂的制造琉璃,虽然颜色还并不纯粹,但是有颜色的玻璃,总比没有玻璃强!
玻璃工业开始进入不奴族工业体系。
商业会议,决定扩大香料的种植,玉石的开采,皮革材料的加工业,以及袁华甚至开始向大汉销售铁皮罐子装的奶粉,他用的方法是成吉思汗蒙古大军西征时用过的,其实游牧民族都会制作,只是从未商业化。
同时,对于阿兰,贵霜和帕提亚的销售也再次放大,铁工具,麻布,棉布,陶器的销售非常好,向他们换回香料,各种皮料和农产品。
军事会议,第一次提出了专业军队的概念,军队开始职业化。
同时城镇的军事训练,还是每个星期要进行一次,要了解军事口令和阵型,作为后备兵源。
教育,将开始大规模造纸和雕版印刷。课程以《篝火边的故事》开始教育,其后是《红军万里长征》,第一本涵盖大量科学和技术的概念,第二本是讨论社会制度和民族奋斗的浩大叙事故事。而且这两个是故事,一节课讲一个回合,大人们和孩子们都很喜欢,舍不得下课,都要求多讲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建设,以道路为主,从伊犁到黑海城,将由每个沿途的驿站村庄负责建造五十里。
袁华的要求是夯土炉渣路面,村庄每年修建二十里,不奴族将负责提供建造费用,可以用村庄所需的商品来支付费用,马匹,牛羊,铁器,陶器,茶叶,粮食,大车,只要是不奴族有的商品,都可以用来支付建造道路的费用。
他用钢铁大车为标准,凡夯土五里,就提供一台四马钢铁框架大车。村庄可以自用,也可以销售。
袁华真的没想到,各个乡村对带有弹簧的,四马钢铁框架大车到底有多么喜爱,这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重卡。
沿着草原的各个部落全部都疯了,有些村庄直接开出十里地换一台,沿途的部落也抢着干。沿着这条贸易之路,沿途的男女老少全部参与建造,速度之快无与伦比,沿途的村庄居然开始靠修路赚钱。。。
而大车作为支付条件,也无形为贸易增加了巨大的运量。有些部落甚至将大车,马匹和人员再租给驿站,收取租金,换取各种物品。。。再次加速贸易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