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战国时期,风云变幻,诸侯纷争不断,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纷纷招揽贤才,养士之风盛行。赵国在赵惠文王的统治下,国力较为强盛,文有蔺相如、平原君赵胜等贤能之士,武有廉颇等英勇将领,在诸侯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一位重要公子,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众多,号称有门客三千。这些门客各具才能,有擅长智谋的谋士,有武艺高强的勇士,有能言善辩的辩士,他们在平原君的门下,或为其出谋划策,或为其排忧解难,或为其奔走效劳。平原君也凭借着这些门客的辅佐,在赵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 257 年,秦国派大军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秦军来势汹汹,兵强马壮,赵国的形势岌岌可危。赵王心急如焚,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平原君赵胜作为赵国的重臣,自然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挽救国家危亡的重任。他深知,仅凭赵国的力量难以抵挡秦军的进攻,必须向其他诸侯国求救。于是,平原君决定亲自前往楚国,劝说楚王出兵救赵。

平原君深知此次出使楚国任务艰巨,生死未卜,需要挑选一批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门客一同前往,以增加成功的几率。他在自己的三千门客中仔细挑选,最后选定了十九位门客。这些门客都是他认为在智谋、口才、勇气等方面较为出众的人才。

就在平原君准备出发之时,一位名叫毛遂的门客主动站了出来。毛遂在平原君门下已经三年有余,但一直默默无闻,未曾得到平原君的重用。他看到平原君挑选门客前往楚国,而自己却不在其中,心中十分不甘。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走到平原君面前,自我推荐道:“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看着眼前这位自荐的门客,心中有些诧异。他对毛遂并不熟悉,也不知道他有何才能。于是,平原君问道:“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回答道:“三年于此矣。”平原君听后,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平原君的意思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就像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很快就会露出来,而毛遂在他门下三年,却从未有人称赞过他,可见他并没有什么才能,所以还是留下来吧。

毛遂听了平原君的话,并没有气馁。他镇定自若地回答道:“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毛遂的意思是,自己之前没有机会展示才华,就像锥子没有被放入囊中一样,如果能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会脱颖而出,让所有人都看到他的才能。

平原君被毛遂的自信和勇气所打动,他心想,也许这位门客真的有不凡之处,不妨给他一个机会。于是,平原君同意了毛遂的请求,让他一同前往楚国。就这样,毛遂跟着平原君和其他十九位门客踏上了前往楚国的征程。

他们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到达了楚国。平原君带着门客们来到了楚国的朝堂之上,与楚王商议合纵抗秦之事。楚王深知秦国的强大,对于出兵救赵一事犹豫不决。他担心如果得罪了秦国,楚国将会遭受秦国的报复。因此,无论平原君如何劝说,楚王总是含糊其辞,不肯明确表态。

双方在朝堂上僵持不下,从清晨一直谈到中午,仍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平原君带来的十九位门客在一旁看着,也都心急如焚,但却不知道该如何打破僵局。

就在这时,毛遂挺身而出。他手按剑柄,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去,对平原君说:“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毛遂的意思是,合纵抗秦是为了楚国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赵国,楚王为什么在平原君面前如此犹豫不决呢?楚王看到毛遂突然闯了进来,而且言辞犀利,心中有些不悦,他呵斥道:“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楚王让毛遂退下,说他是在和平原君说话,没有他插嘴的份。

然而,毛遂并没有被楚王的威严所吓倒。他毫不畏惧地走近楚王,继续说道:“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毛遂的这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他首先指出楚王之所以呵斥他,是因为楚国强大,但现在在这十步之内,楚王的性命就掌握在他的手中,让楚王不敢轻视他。接着,他又列举了商汤和周文王以小国而成就大业的例子,说明国家的强盛不在于土地和兵力的多少,而在于能否把握形势,奋发图强。然后,他又提到楚国曾经被秦国白起打败,鄢郢被攻占,夷陵被烧毁,楚国的先王也被侮辱,这是楚国的奇耻大辱,而楚王却不以此为耻,不思报仇雪恨。最后,他再次强调合纵抗秦是为了楚国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赵国。

楚王听了毛遂的话,心中大为震动。他意识到毛遂说得确实有道理,楚国如果不与赵国合纵抗秦,将来也难以逃脱被秦国灭亡的命运。而且,毛遂的勇气和口才也让他深感佩服。于是,楚王改变了态度,对毛遂说:“善。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楚王表示愿意出兵救赵,与赵国合纵抗秦。

平原君和其他门客看到毛遂成功地说服了楚王,都对他刮目相看。他们没想到这位平时默默无闻的门客,竟然有如此非凡的才能。毛遂的这次“自荐”和“脱颖而出”,不仅为赵国解了围,也让他自己名垂青史。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自信和勇气,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不要总是等待机会的降临,而要主动去争取机会。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不能仅凭一时的印象或他人的评价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每个人都可能有隐藏的潜力,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就能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