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谁愿意干(感谢001号盟主程达)

万安桥。

木拱廊桥。

始建于公元1090年,北宋元佑五年。

这座古桥,前后经历过三次重建。

清乾隆七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民国二十一年。

分别是公元1742年、1845年和1932年。

大大小小修补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

即便如此,在木拱廊桥里面,万安桥仍算不得是命运多舛的。

它甚至算得上幸运。

真正命运多舛的木拱廊桥,早就已经消失在地球之上。

有些幸存于老照片,更多的仿佛从来不曾存在过。

民国二十一年,聂广义的爷爷,还是个只有几岁大的小孩子。

那一年,万安桥第三次重建。

聂广义的爷爷年幼贪玩不懂事,吵吵闹闹倒着冲上了没有造好的桥拱顶端。

一个不留神,直接从八米多高的地方掉了下去。

自由落体。

在桥上作业的木匠,无不惊呼。

却也于事无补。

然后……

那个顽皮的小男孩,毫发无伤地自己游上了岸。

这件事情,很快在村子里广为流传。

有人说,这个小孩命真大。

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古桥本身带来的神迹。

在高空落水这件事情发生之前。

村里人管这座桥,叫长桥。

长桥很长。

同类别天下无敌的那种长。

这座桥所在的村庄,被命名为长桥村。

在高空落水事件之后,这座长桥,有了全新的名字——万安桥。

从此,万安桥不再仅仅只是一座桥,还是四里八乡人的信仰。

聂广义的爷爷也因此,和这座桥,有了不解之缘。

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这座桥,一步步成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早在2009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身处偏僻村庄的万安桥,可能并不被大众所熟知。

但有一座木拱廊桥,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说是家喻户晓也不为过。

它,出现在一幅画里。

一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它,国民度第一。

是国宝级文物。

它就是——《清明上河图》。

用真实的笔触,在五米多长的画卷上,记录了宋徽宗时期,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汴京城内的建筑特征,都城民生的欣欣向荣。

相比另外九幅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堪称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它,特别接地气。

它,特别真实地记录了宋朝人的市井生活。

它,为后世研究宋朝城市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它,历史价值,甚至高于艺术价值。

和红楼梦一样,《清明上河图》也有专属于它自己的“学派”。

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囊括了社会史、建筑史、交通史、造船史、城市史、商业史、广告史、民俗史、服装史……

画卷中央,那座横跨汴水的虹桥,就是木拱廊桥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