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就得出人意料(上)

站在台上的人,林麦冬认识。

进了北电就是这点好,随时可能见到某个现在或者未来的大人物。

比如入学头几天,去颜丹辰班级找她玩的时候,遇到的黄小明、祖峰、郭小冬、赵燕子,比如在食堂远远看到过的陈锟。

比如现在站在讲台上,未来大名鼎鼎的第六代导演,卢川!

当然,林麦冬对这位大导的印象除了被姜纹夺舍的《寻枪》,就是那部所谓充满人性之光辉的《角川!角川!》。

前者充满吃瓜的戏谑,后者是吃瓜突然吃到自己脸上,引起强烈的心理生理不适。

以至于林麦冬后来成为短剧导演,自学充电过程中,看到导演一栏出现对方的名字就退避三舍,那部令对方封神的《可可西里》,他也从没扒过片子,深以为憾。

所谓活动室其实就是一间闲置的老教室,不知建成于多少年前,这种平房在目前的北电算很常见的,这时候的北电许多地方都没翻修,单从校园各种硬件设施来看,恐怕还比不上一些高职。

不过“艰苦”的环境显然无法阻挡真正热爱这行的年轻人,林麦冬三人从后门溜进来的时候,屋子里或坐或站几乎挤满了人,粗略一数大约几十个。

北电当然没这么多导演。

这几十个人里,包括林麦冬、娄蒿,还有台上的卢川在内,真正属于导演系的学生,两只手都能数过来。

其他都来自别的学院,诸如文学系、摄影系、美术系、影视技术系之类的。

有些人单纯是闲着没事来看热闹,有些则不同。

说起来,这还是老贾带起的风气,贾彰科就是文学系的,结果他一个写剧本的编剧,2年前却在电影兴趣小组中,凭借成熟的剧本和一张嘴,愣是力压导演系,成为兴趣小组第一个“众筹”项目的导演——

原本大家只是选了他的剧本而已,没想过让他当导演!

毕竟这个年代,导演还是一个颇有神圣性质的职业,直到贾彰科用实际行动将这一职业的光环拉下。

自从他的短片获奖之后,大家一看,嘿,一文学系的半吊子都能导戏拿奖,我凭啥不可以?

于是电影兴趣小组的成员结构,突然变得多元化了!

“是卢川学长啊!”

因为教室里人太多,迟到的三人只能缩在后方角落,娄蒿踮起脚尖看着台上梳着大背头,感情饱满,台词抑扬顿挫的学长,不由有些兴奋。

他当然认识卢川,因为对方是研究生,有时候也会过来帮教授带一节课。

在他印象里,这位学长电影理论非常丰富,扒片分析头头是道,还有自己的理解,对剧情编排、意象和视听语言的重构方面,颇具浪漫主义气息。

简而言之,很有文青味儿,他很喜欢!

台上卢川应该刚开始没多久,三人坐下听了一会儿。

剧本并不复杂,应该说还没完成,从脉络来看,是讲一个战争年代的故事,通过一个普通士兵经历的事和人,描绘战争残酷背景下,对人性善与恶的催化。

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直到卢川越讲越嗨,讲到一个东瀛士兵出场,以残忍的屠杀为背景,衬托那个士兵作为普通人的善。

很喜欢卢川的娄蒿,忍不住皱了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