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您哪位

张一谋没在北电停留太久,上午和林麦冬聊聊天,中午又吃了一顿田壮壮亲自下厨炮制的饭菜,饭后就离开了。

这次回来,他是真的挤时间来的。

如果林麦冬没记错,这个时候应该是张一谋新电影《有话好好说》后期制作阶段。

相信看过前面的小盆友们,应该了解了,胶片电影时代做后期有多折磨人。

时间实在耽误不起。

想起《有话好好说》这部片子,林麦冬突然有点理解张一谋为什么看过《狩猎》本子后,想把它拿下了——

他在转型!

《有话好好说》在老谋子所有电影里,大众知名度属于较低那个档次的,基本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差不多。

没有奖项,票房也一般——相对张一谋的名气而言。

但任何一个看过这部片子的专业电影人,都能看出来,张一谋在这部片子里正尝试抛弃第五代的印记,从解构历史的怪圈里走出来。

在此之前的片子,张一谋最出名的就是色彩和声音的表现力,尤其是将色彩作为人物情感乃至文化的外化,设计空间造型参与影片叙事,是他最大的标志。

但在《有话好好说》里,张一谋很明显在刻意压制自己最擅长的手法,他把镜头紧紧怼在演员脸旁,让景别变得狭小、逼仄,让狭小的景别将人物的面孔特写扭曲。

再配合手持摄影的抖动、摇晃,从摄影层面营造出癫狂、荒诞的直感。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片子本就是一个癫狂荒诞的故事,是为了视听风格的统一。

从摄影风格到故事,《有话好好说》全都没有张一谋的味道,转型意图之明显,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这也就不难理解,他接触到《狩猎》剧本后,为什么会那么感兴趣。

一个导演想要转型,转的可不只是题材,而是从技巧到思想的彻底转变。

比如之前将张一谋、凯子哥和田壮壮作为第五代代表人物,就是因为他们有共性,他们的思想总是往后看,去做文化反思,做人性剖析。

张一谋拍《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片,他拍的是乡土小人物,实际却是在利用小人物的遭遇,表现民族的诟病,历史的积弊,并批判传统力量。

而《有话好好说》呢?

这是个典型的“城市故事”,里面没有历史,而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现实边缘的故事,里面充斥着社会发展的大幕之下,“城里人”的焦虑——新旧文化、新旧时代和新旧观念的冲突!

这种视角,其实是第六代的特点……

“他在尝试甩掉过去的思想,把目光放到未来,或者说放眼国际,所以看到《狩猎》,他才会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