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乍然一听朱允熥说儒生无用,一下子火冒三丈,心念也同时一动:谁指使他的?什么人在搞事?
想了一会儿,老朱忽然脸色缓和下来,试探地问:“这么说,你很懂了?那你说说,朝廷的当务之急又是什么啊?”
这时,
朱允熥大声说:“孙臣虽然在深宫,但也听到了民间的流言……有些藩王的确做得不对嘛!皇上应该一碗水端平!如此才能吏治清明!”
哦?
话音一落,
几个儒生全都刮目相看——
这小孩会说得不错啊!
一碗水端平,的确才是当前最关键的。
那就是说,藩王也不能不谴责一下了……
想到这里,
几个儒生都不约而同冒出一个念头:可以代百官谴责一下藩王,让藩王严守不干政的训条?
一念至此,
众人相互对视,又一起看着老朱。
咳咳,
老朱洞若观火——
你们这些儒生,又向压制藩王?
但你们哪里知道?咱以后会压制藩王,但不是现在!
现在要用藩王的势来压住李善长、苏尘,怎么能打压藩王?
到时候他们两个随便一个做大,这大明朝都有倾覆之忧!
“今日是拜师,就不提朝政了……允熥,你要拜苏尘为师也可以,就去贸易衙门找他吧,看看你能学到点什么?”
老朱真有点气了,想着让这个小孩去看看,让他也知道事情难做,并不是空口白话就能成功的。
这时,
他已经心情全无,大声说:“好吧!你们两个鸽子师傅去学!三年之内,学不出个人样来,咱就惩治你们!三年之后,谁要是学到了本事,咱就封他当吴王!”
啊?
吴王?
众人一下惊呆了——
那就是继位者啊!
老朱最初就是称吴王,而后才称帝的。吴王对本朝来说,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了!
如此说来,
一场夺嫡之争,此时已经拉开帷幕了。
这些儒生之中,方孝孺上回吃过亏,又亲眼见到刘伯温怎么死的,已经成熟了很多,深知这三年之内,绝对不能有任何表态。
而其他几个,比如刘三吾虽然已经七十多了,但平生都是文人,一直在朱标的东宫当着赞善,地位跟太子庶子、詹事、洗马也差不多。这人此时就在想:皇上的态度多半是认定儒家的,这三年里,可以尽量给朱允炆洗脑,让他继承圣贤之道,大明就可以进入升平之世了……
其他几个,比如吴沉,现在是刑部侍郎,也见惯了风浪,自然是一言不发,而黄子澄、齐泰,却一脸的跃跃欲试。
这时,
出了宫门,
方孝孺见他们几个一脸兴奋,已经感到了风雨欲来。
“各位,在下有点偶染小恙,皇孙读书之事,还请几位多费心几天?待在下病愈,即入宫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