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明朝,还是其他之前的中原王朝,无论战争是否来临,都会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
那就是边疆统帅的忠心程度。
边疆统帅平日里坐拥数万或者数十万大军,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是一把双刃剑。
他们既可以为国杀敌,也可以调转枪头,直接起兵造反。
历朝历代的皇帝心中都会有一个顾忌。
边疆统兵主帅到底靠不靠谱?
可皇帝又不得不去依靠统帅镇守边疆,防止异族侵略。
不得不防,也不得不用。
这就是最为尴尬的地方。
当然,中原王朝最不缺的便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自然有各自的解决办法。
秦汉时期,边疆统兵主帅,基本都是由京畿周围郡县的世家豪族担任。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这些世家豪族就在朝廷和皇帝的眼皮底下,他们派出代表去担任边疆统帅,一旦边境出现任何反叛的情况,这些世家豪族便会被满门抄斩。
这算是一种变相的人质交换。
你一个人前去上任,统帅边疆大军,你的妻儿老小以及九族就必须要留在京城。
等到唐朝时期,节度使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规律。
然而,节度使的权力太大,在当地军政大权一把抓,很容易便会导致野心膨胀,最终起兵造反。
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就是节度使的权力过大造成的。
等到宋朝的时候,国君又想出一个新的办法,那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枢。
将全国最有战斗力的精锐部队,全部都集中在京城,指挥权牢牢把控在皇帝手中。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边防的军备力量,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总给人一种软弱形象,好像不管是谁,都能上去踹两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