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碰撞测试

海疆共明月 一源LL 1572 字 17天前

腿部也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与仪表板下方发生碰撞,模拟了真实事故中腿部可能受到的伤害。

与此同时,位于车辆底部和后部的电池组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电池周围的防护结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它们是电池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电池管理系统(BMS)在碰撞过程中高速运转,密切监控着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

幸运的是,防护结构有效保护了电池,电池组在碰撞后并未出现破裂、起火或短路等危险情况,电压和温度的波动也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碰撞实验结束后,测试场地一片狼藉,但工程师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胡品正陪同专家们围拢到领跃者 G6周围,仔细检查车辆的每一个部分,从车身结构的变形程度到车内假人的受损情况,从电池的安全状态到各个零部件的损坏情况,收获的每一个数据都将成为评估这款新能源汽车样品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这次碰撞测试的结果,将决定领跃者 G6是否能在未来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一周后,详细的碰撞测试分析报告出炉。

以下是领跃者 G6的撞击测试结果:

-车身结构完整性。

车头部分在碰撞瞬间,车头保险杠和进气格栅迅速破碎、变形,有效吸收了部分初始冲击力。

防撞梁表现良好,虽然在巨大冲击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形,但仍保持了整体的结构连续性,成功地将冲击力分散到车身两侧的纵梁。

车头吸能区发挥关键作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了充分的变形,将大量能量消耗在该区域,最大变形量处于合理范围之内,有效保护了后方的乘员舱。

经过详细测量,车头关键部位的变形数据显示,防撞梁向车内缩进约 120毫米,引擎盖向上卷曲并向后位移了约 300毫米,前纵梁在碰撞区域附近有一定程度的弯曲,但未出现断裂现象,这表明车头结构在吸收和分散撞击能量方面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标准。

关于车身侧面和顶部,在侧面撞击测试中,领跃者G6的B柱和车门防撞钢梁展现出了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B柱的变形量较小,最大凹陷深度仅为 25毫米,车门防撞钢梁有效地抵御了来自侧面的冲击力,未出现明显的向内凹陷或断裂,保证了乘员舱侧面的完整性。

车内的侧气囊和侧气帘也在撞击瞬间及时弹出,为车内假人提供了额外的保护。

顶部抗压测试结果显示,车辆顶部能够承受超过自身重量数倍的压力,在模拟翻车等极端情况下,车身顶部结构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形或塌陷,确保了车内乘客的头部空间安全。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