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杜福山充满了后悔,他现在已经不再想着如何将铁墨赶出去了,而是想着该怎么保住一部分利益。海贸潜藏的利益,到底有多大,北直隶的人根本想象不到。郑芝龙靠着海上航道,贸易往来,轻轻松松养着十几万水师,其海贸暴利可以想象。海贸方面,郑芝龙只是吃了一半,而另一半则被江南官商吞进了肚子里。
看铁墨这架势,这是要跟郑芝龙分庭抗礼啊,甚至是想压郑芝龙一头。布政司衙门,如今这处浙江乃至整个江南权势最大的衙门,现在蒙着一层阴霾,哪怕在衙门里行走的普通吏员都没了笑容。只要是个人,就能感觉到那几位大人心情很差劲。这事想想就能明白,徐文海和曹文诏的兵马占据了码头,封锁贸易船只,而浙江都指挥使白轩还跟那些人穿一条裤子。如今这浙江的形势急转直下,搞不好浙江的天就要变个颜色了,几位大人的心情能好就见鬼了。
大堂内,杜福山、翁同明、文来顺等人全到了,便是一向不参与议事的杭州知府谢智也来了,倒是都指挥使白轩到现在还没回杭州城。谢智一身大红官袍,坐在末席,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看上去甚是扎眼。放在平时,早就三言两语把谢智挤兑走了,可是现在,杜福山等人还真不敢这么做。
如今人家谢智算是翻身了,铁墨这么一整,摆明了就是要插手浙江海贸了,以后驻军杭州东面,谢智这个狗腿子也就水涨船高了。这次是刻意将谢智喊来的,有些事情还得经谢智的口,跟铁墨联系上才行。杜福山想的很明白,现在也顾不上南直隶方面的意思了,更顾不上北直隶的心思,得先保住浙江的利益才行。再这样跟铁墨针锋相对死磕下去,倒霉的一定是浙江官商士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铁墨是个外来户,这是他的缺点,但同样也是他的优点。斗来斗去,要真弄的一塌糊涂,铁墨甩甩袖子就能回晋北,可是浙江这边的人不行啊,还得自己擦屁股。不是杜福山不想跟铁墨斗,而是下边的商人士绅们的心态已经有所变化了。
商人士绅关心的不是上边的朝堂之争,他们真正关心的只有自身利益。海贸,可是牵扯到许多人的身家性命,现在海上已经不是郑芝龙的一言堂了,还跟着铁墨死磕,这不是往死路上走么?
没有谁是傻子,商人的心态有了变化,那么杜福山等人也不能强撑着。下边的人要都倒戈了,光撑着官架子有什么用?浙江官场之所以被人眼红,被南北直隶看重,还不是因为每年贡献的好处让人眼花缭乱。因为这些好处,南北直隶清流百官才将浙江当成命根子。但现在问题是命根子自己出了点问题,这该怎么办?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杜福山也有些佩服铁墨了。铁墨到浙江之后,真正动的人就一个,那就是都指挥使白轩,至于谢智,那是自己倒过去的。一个白轩而已,一开始三司衙门都没当回事儿,可现在回头看看,铁墨这一招棋走的太厉害了。白轩可是浙江都指挥使,不管他现在手里的实际权力有多少,只要是调兵遣将想要有所动作,那就得有都指挥司方面的命令才行,否则名不正言不顺。
以前,杜福山觉得大局还在手里掌握着,自然不在意这点小事儿,有没有正式的手令,还不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以前就是这样做的啊。可现在,铁墨大军压境,兵马往码头上一放,你能怎么办?你敢调兵,白轩就会以都指挥使的身份命令各部兵马退回去,你不听那就是抗令不尊,官司打到金銮殿上,浙江方面也得吃亏。打又打不过,大义方面也让铁墨抢了先,这可真是软硬都不行,这境地,要是还不低头,那不成傻子了么?
在浙江十余年,杜福山从知府同知干到布政使,一直在浙江没挪过窝。所以对浙江的情况,他了解的非常深。朝堂上的那些人总以为掌控了江南,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江南士绅权贵是因为靠着朝堂上的人好处多多,所以才跟清流百官铁板一块,否则也不会有抗税五义士的事情了。
几年前抗税风波,周顺昌等人丧命,此事可以说影响深远。百姓不明就里,大呼正义必胜。可亲身经历过抗税风波的杜福山,深知里边的水有多深。当初魏忠贤想要在江南拿钱,可清流百官以及江南商人怎么会同意呢?于是,在朝堂官员的指挥下,以苏州制造商为首的江南商人开始了抗税行动。
最终以周顺昌等人的死告终,自此之后,魏忠贤夹着尾巴退了回去,而朝廷也没能再在江南拿走一分钱。江南没钱么?有钱,可商人们干嘛要把钱给皇帝,给朝廷?有钱直接跟那些百官私下里分掉不是更好?
周顺昌等人可以说是必须要死的,只有他们死,才能激起民愤,才能逼的阉党不敢冒天下大不为,强行插手江南事务。自五人抗税风波之后,即使是阉党也不敢说来江南捞钱了。铁墨也是来弄钱的,但他聪明之处是不直接跟商人们要钱,而是变通方法,从根上切割商人们的利益,然后逼着商人们跑过去跟他合作。
苏州、扬州以及浙江,早已经跟大明其他地方不一样了。掌控这里的不是朝堂上的官老爷,而是下边那些掌握着财富的商人士绅。杜福山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不敢硬扛着,硬抗下去,第一个倒下去的一定是他杜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