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有人可能会比较疑惑,印度可是佛教的起源地。可这是佛教吗?和我们听到的戒欲、众生平等的佛教,根本不是一回事呀!
这就得说一下了,印度的国教从来都不是佛教。古印度,信奉的是婆罗门教。现而今的印度,信奉的国教,依然继承了婆罗门教的中心内容。佛教虽然衍生于婆罗门教,但在教诣上,其实有着很大本质区别。可不像基督教出自天主教那种,只是给自己这一脉寻个出处,方便立足。
婆罗门主张:人生下来高低贵贱是注定的,神的旨意不可以违抗,只有死亡后轮回才有机会改变命运。这也一直是,印度高种姓用来统治人民的手段。
佛教主张:无神,众生平等,通过戒除欲望、杀生等自身修行可以开悟、得到解脱,从而摆脱轮回之苦。
佛教起源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的原型,相传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佛教也曾一度大为盛行,挤压得婆罗门没有生存空间。
但是发展到现在呢,印度几乎没什么人信奉佛教了,国教的中心思想基本完全复制了婆罗门。反而在其他国家,倒是保留着一定程度的佛教教诣。颇有一种北京人不吃全聚德烤鸭,天津人不吃狗不理包子的味道。
佛教流传到现在,又受各国、各地文化影响,各地多少都有些不同之处。
比如在我国,就有禅宗与密宗之分。方方面面来讲,五台山的和尚就与西藏的喇嘛显着不同。密宗这一支,明显吸收了不少婆罗门内容。到了泰国这个佛教之国,就更为有意思,同一个教徒竟然可以拥有“婆罗门”,“佛教”两种信仰,这也是泰国独有的情况。而且这婆罗门,也非彼印度婆罗门,而是特别称呼作“泰国婆罗门”。
小主,
鉴真东渡,又把佛教带去了日本。《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片八零后是不陌生的。里边的佛像制式,又与其他的地方都明显不同。而且很久以前看新闻,还有可以娶妻生子的花和尚。这虽然走得也是禅宗的路子,但多少有点莫名其妙。而且就连那“聪明的一休”,都是个着名的淫僧,还写有不少关于那种事情的诗。做完了还要缅怀、夸赞自己一番。这您敢想象么?
按我们理解,既是佛门中人,虽然也有良莠不齐的现象。但出了这种事情,那无异于天大的丑闻,藏着掖着都来不及。还敢堂而皇之的写出诗句,来纪念一番?这得多大的“勇气”呢?
要不说,变态与不要脸做到极致,还得首推小日子,这都是有历史传承的。
也所以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有点心疼鉴真那老和尚,何必大老远跑这一趟?
这婆罗门教,作为印度教的古老形式之一,崇拜着三位至高主神,分别是梵天、毗湿奴和湿婆。
佛教中无神,按觉悟程度等级称号区分为佛与菩萨,不详加解释了。主要拜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弥勒佛等。
从造型来看,婆罗门神像造型千奇百怪、姿态各异。而佛像呢,形态大多简单、朴实无华,更有庄严雍容之感。
佛教虽然起源于古印度,其实却并没有很好的传承下来。说到底,宗教只是印度高种姓阶层,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佛祖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大约也是精神境界真的高,看不惯高等种姓对于低等种姓的压迫。但是,这种影响了统治阶层利益的宗教信仰,自然也是无法在印度立足的。
而圣女们,其实与神无关,说到底只是一群可怜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