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薇也不想为难这几个猪队友。
说破大天去,采这个风自己爹是发起人,人家辛辛苦苦的给送到医院还等到这会儿。
咱就说但凡这腿不是坐着的三位给砸的,也就够意思了。
秃然男不好意思的搓搓手:“晓倩啊,不是我推卸责任,你爸这么大年纪确实也有点儿···有点儿童心未泯。”
罗薇在自己爹打石膏的这半个多小时。
全面了解了下罗教授自己找罪受的全过程。
从一开始抱臂站着,到最后淡然坐下,还对安抚的拍自己后背的王志勇说:“没事儿,我没上心,这也是他能做出来的事儿。”
四个人一开始真是正经采风。
主要是想考据下石窟以东的石匠村,还留存没有隋唐年间的痕迹。
据石匠村村史志记载,该村的石刻历史可溯及隋唐。
后世有行业的专业人士揣测,因当年石窟的修建需要大量石匠,石匠村可能直接参与其中,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证据,但村东西两头由本村人雕刻的两尊隋唐时期的石佛,雕刻手法和隋唐时期的石窟作品很像。
四人进入村中,还能偶然听到金石敲击之声,许是哪位师傅随意修改下不满意的作品。
随意漫步,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石门匾,刻着“耕读传家”“风华正茂”,门两侧的柜子石上刻着花鸟祥兽,有些讲究的人家还有石门券、石狮子。
罗教授没有微服私访的爱好,拿着工作证径直找上了大队部。
从大队长引荐的老人口中得知,上世纪60年代修石窟旁边的龙门桥时,召集周边村里石匠采取人海战术突击作业,本村去了上百石匠,挑灯夜战,数百盏闪耀着现代工业之光的电灯,把千年伊水两岸照得灯火通明。
更往前的时候,应该是华国初立,石匠村的石匠们曾多次组织文物修复队,参与龙门石窟、须弥山石窟、乐山大佛,以及文成公主爱情的象征—布达拉宫等文物的修复工作。
而村里的某位刘姓石匠还曾参与过北京十大建筑的石雕设计。
龙门桥上“龙门”二字,出自开国元帅之一陈仲弘笔下,雕刻者便是刘姓石匠。
四个人走家串户,喝了一肚子凉风。
百货楼的皮棉鞋也挡不住龙门东山的西北风。
中午一行人是在大队长家里吃的饭。
都是要脸的讲究人,一进门就把早上出门的时候,特意备好的熟食、糖果跟香烟之类的留了下来。
跟着大队长一家人热热乎乎的吃了顿带汤水饺。
如果忽略大队长家的饺子里面,还丁点儿不浪费的塞进去剁碎了猪皮这一点儿,这顿白菜猪肉馅儿饺子味道还算可以!
如果没有变故的话,下午再溜达溜达,天不黑也就能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