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尼采所言,‘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觉醒者只是这深渊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早已存在的贪婪、恐惧与残忍。
你认为觉醒者的存在映照出人性深处的贪婪、恐惧与残忍,这一点,与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的观点相呼应,尼采指出,人类道德的起源并非神圣或绝对,而是源于生命的本能与社会的需要。
觉醒者的力量,不过是放大了这些人性特质,而非创造了新的道德标准。
你对于那些滥用力量的觉醒者感到愤怒和厌恶,这是人之常情,但你可曾知,他们的行为或许只是人性在获得力量后的必然表现?
就像小孩子得到了新玩具,总会忍不住想要炫耀和破坏,而那些选择守护的觉醒者,他们的牺牲和大爱,虽然令人动容,但在这个无意义的世界中,他们的努力或许也只是徒劳的挣扎。
你对于那些选择守护普通人的觉醒者表示敬佩,但根据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这种牺牲与大爱,在我看来,或许只是个体在追求自我超越过程中的一种选择,而非绝对的价值所在。
在这个无意义的世界中,个体的牺牲与成就,最终都将归于虚无。
你说你想要成为觉醒者,用你的理念去引导自己的行为,但你知道吗,这理念或许也只是你自己赋予这个世界的虚幻意义?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确定自己的理念是真正的正确?
你希望找到觉醒者与普通人和谐共处的平衡点,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然而,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中的种种追求与理想,往往只是被消费文化所操纵的幻象。
在这个充满相对主义,现实主义,消极主义,虚无主义等各种思想的时代,寻求绝对的平衡与美好,或许只是一种徒劳的幻想,况且谁又能确定这样的平衡点真的存在?
你说这需要时间、努力和理解宽容,无论多久都值得,但我却想说,或许这一切都只是大梦中的一场短暂插曲。
当我们最终归于死亡时,这些努力、这些追求、这些矛盾与和谐,都将化为乌有。
你曾经的一切,无论辉煌,无论失败,又或是多么辉煌,多么宏大,多么卑微,多么渺小,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毫无价值,毫无存在意义可言,沉浸在你为自己所编织的自我感动之中。
你表示愿意为这一理想付出时间与努力,但如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所展现的,等待与努力,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往往只是指向虚无的循环,我们的努力与追求,或许永远无法超越这个无意义的人生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