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做完这些后,诸葛云疏这才放下心来,而接下来的这几日,她就安心等待放榜即可。
......
这一次汉乐府院试,共计一千余名考生,这其中包括七百名新生和三百名老考生。但是其录取人数只有五十人,也可以说只有五十个秀才名额。
在大夏,秀才又分为三等,成绩最好的那批叫作‘禀生’,其次为‘增生’,最后为‘附生’。而又因着等级不同,其的待遇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如,院试前十名为‘禀生’,每月都享有官府发放的一两银钱作为生活补贴,这样算下来,一年可得十二两禀饩银,每月还可领禀米十斗。‘增生’和‘附生’则没有这些福利待遇。
但是都同为秀才,虽说属于最低一级的科举功名,但是可免家中徭役,如若犯错,还可见官不跪和免于刑罚......甚至就连家中的房屋都可以比之普通百姓家,要高上三寸......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古代读书人一直考到白发苍苍也不放弃科举考生的主要原因。
可想而知,一千余考生,只录取五十人,可谓竞争是非常激烈了。
而这一次院试阅卷,虽说考生在人数上多上很多,但是其的速度却比府试要快上不少。
一名主阅卷官,十名副阅卷官。
这些人,可不是负责院试的学提大人和其余副考官。
为了防止作弊,大夏规定,院试阅卷官,大多从各郡学的夫子中进行删选。而这一次,临川郡郡学的博士作为本场院试的主阅卷官,其余十人则分别从郡学的助教、教授、学正和训导中挑选担任。
这时,郡学的副阅卷官正在奋力批改被糊了名的答题卷。
他们的速度很快,基本看一张卷子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而这一张卷子还要经过十人之手,以圈、点、叉来评判卷子的优劣情况。在这里面,圈代表这张卷子可取,点代表卷子待定,叉则代表卷子不予录取。
就这么一轮下来,如若这张卷子上的圈达到六个以上,则代表着这张卷子可以留下来,进行最后一轮的评比,一直到最终只留下五十份卷子......在一同送到主阅卷官那里,进行最后的排名。
所以当诸葛云疏的第一份卷子被副阅卷官拿到手时,他先是快速的扫了一眼,发现其字笔力遒劲、笔势流畅且结构严谨,不知为何,就先对这份卷子有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分。
等在细看文章时越看越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