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四支"红楼梦曲"分别是引子、中间十二支各咏一个人物的曲子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和尾收"飞鸟各投林"。
舞女将这十四支曲子歌毕,欲再歌副曲时,宝玉甚觉无趣忙阻止告醉求卧。
警仙幻姑见贾宝玉"痴儿竟尚未悟",便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秘授以云雨之事,与其妹可卿"柔情绻缱、软语温存"后,携手游玩于黑溪河时遇夜叉拖拽而失声喊叫,遂梦醒。
谓之: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三、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啥意思呢?
可见,贾宝玉这最长一梦,实乃《红楼梦》最大的剧透,提前道出"金陵十二钗"及副册、又副册关键人物香菱、晴雯等人无常的人生命运。
故十四支"红楼梦"曲子与"金陵十二钗"的图册判词互为呼应,弄懂了这些曲子图册的内容,就明白了《红楼梦》旨在为闺阁女子立传的创作意图。
原名《石头记》的《红楼梦》,后来如此贴切创作意图的更名,旨在点出"红楼"玄机:
红,在古代是美人的代称,即女性;楼,乃朱门,深闺大宅,富贵家庭的代名词。"红楼"二字,字面上的意思便是住在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实指官宦富贵人家的贵族小姐。
所谓"红楼梦",即是这些官家小姐"悲喜千般"的梦幻泡影。然,"红楼梦"实乃太虚幻境新制的曲名,意在让贾宝玉聆听后能幡然醒悟,可贾宝玉一梦醒来,仍未解其中意,仅痴迷于梦中的虚幻,以为是"上演了一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由此折射《红楼梦》隐藏着的人情世故、社情世情:显赫的贵族"盛极而衰"也好,封建王朝走马灯式的统治也罢,当人去楼空时,一切都在更迭中过去,终究不过是虚妄,就好似一场悲喜千般同幻泡的"红楼梦"罢了。
故《红楼梦》有那么多或长或短的梦,尽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一"红楼长梦"之中演绎拓展。
梦醒后,便如书中所言"食尽鸟投林,直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谓之:"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更如《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