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史上"四大美男"的命运怎么样?

中国历史上,有众所周知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也有流传至今的"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卫玠、兰陵王。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四大美男"。

我们经常听人说,某某"美如宋玉,貌似潘安"。这宋玉、潘安就是中国历史上颜值最高的两个男人。潘安,人称"天下第一美男",唐朝诗人韦庄曾赞之"万人迷",《世说新语》也有对他美貌的记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宋玉,时称才色双全的"天下第一风流才子",因所写的《登徒子好色赋》而扬名天下。

因杜甫《花底》"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而知名的卫玠,是西晋时期一等一的美男,着名清谈名士、玄学家。时人曾说,与卫玠出游,就像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天下名曲《兰陵王入阵曲》的主人公兰陵王,就是很多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该曲就是为23岁年轻帅气的"战神"兰陵王高长恭而作。

公平而言,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男",并不逊于"四大美女",皆才貌双绝,或集文学、专情之长,或集文治武功与音律于一身,然经历不同,境遇回异,谁的命运最好?谁站错了队?谁被"看死"?谁饮鸠自尽?

(一)终老一生的宋玉

宋玉,战国时期宋国公子,公元前298年出生于湖北襄樊宜城,字子渊,因家境贫寒,8岁时入鄢师承屈原,17岁时在辞赋家景差推荐下,任楚国文学侍臣,从此开启暗淡的仕途生涯。21岁时因参与平叛(公元前278年楚大夫昭奇谋反)有功,濯升为议政大夫。46岁时,因受春申君黄歇的专宠影响,被楚考烈王冷落,四年后,一切职务被免,此后云游隐居,76岁时,因楚亡而卒。

宋玉与老师屈原并称"屈宋",与景差、唐勒等辞赋家齐名,李白曾评之"屈宋长逝,无堪与言"。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名篇传世。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均来自宋玉的典故。《对楚王问》中曾记载,宋玉在回答楚襄王提问时,介绍了郢都的一次音乐演出:客有歌于郢中者,始而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后人对宋玉多有诗赞。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晚唐诗人李商隐也说: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鱼玄机在《赠邻女》中点评: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宋代词人秦观在《南乡子》中感叹: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

(二)被灭三族的潘安

潘安,出生于公元247年,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这位集才华、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的西晋文学家、政治家,少以才名闻世,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意思是"潘才如江,陆才如海",但悲怆的晚年遭遇,令人唏嘘不已。

潘安因高颜值而获得美誉,"掷果盈车"的典故讲述的就是他被女子看好而收获的殊荣;又因文采盖世而显赫于文坛,与石崇、左思、陆机等时称"金谷二十四友",后来的"金谷宴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这次聚会和石崇所作的《金谷诗序》,其实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的影子。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沧海赋》、《秋兴赋》、《芙蓉赋》、《射雉赋》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赋。他亦深情于妻子杨氏,所作的《悼亡诗》情真意切,成为千古佳话,后世有"潘杨之好"的评价。

儒学出身的潘安30余岁时出任河阳县令,入仕后没有站好队,先谄事权臣贾充,后追随太傅杨骏,其性轻躁,趋于世利,憎恨时任尚书仆射山涛,后来又看不惯狡黠的孙秀,孙秀当上宰相得势后就罗织罪名说潘安联合石崇等人意欲造反,潘安因此被诛灭三族,时年53岁。

(三)英年早逝的卫玠

卫玠,出生于286年,字叔宝,曾祖父是曹魏时期的尚书卫觊,祖父是太保卫瓘,父亲是尚书郎卫恒,山西夏县安人,好谈玄理,时人有"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的说法,从小就英姿飒爽,有"玉人"之称,但体质虚弱,他的母亲常不让他多说话,据说是因他说话说多了都会生病。

卫玠曾任过祭酒,因精微的时论颇受当世有识之士的器重和钦佩,他的妻子乐氏去世后,征南将军就把女儿许配给了他;长史谢鲲、丞相王导亦很看好他,认为卫阶是真名士,只有王承可比,杜乂在之下。因着卫阶的名气,颜值又高,人们都争着观看他。据说,有一次,卫玠去南京办事,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他因身体不好而饱受其累,最终形成重病,27岁时就去逝了,这就是历史上"看死卫玠"的典故,说是当时的人把卫玠给看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卫玠27岁时,拜见大将军王敦,与谢幼舆一道清谈,因深得谢的喜欢,把酒言欢一夜后突感疲惫而加重病情去世。无论哪一种说法,卫玠英年而去,都令人惋惜。

小主,

唐代诗人在诗中对卫阶多留有印痕。元稹在《赠严童子》中叹惜"卫瓘诸孙卫玠珍,可怜雏凤好青春。"许浑在《送段觉之西蜀结婚》提及"镜中鸾影胡威去,剑外花归卫玠还。"李端在《长安感事呈卢纶》中亦云: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

(四)集文治武功与音律于一身的兰陵王

兰陵王高长恭,原名高孝瓘,出生于公元541年,河北景县人,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之子。

兰陵王因是北齐宗室,19岁时封爵;又是北齐将领、传奇英雄,因骁勇善战战功显赫而成为有名的战神、悍将,历任刺史、录尚书事、尚书令、郡公、大司马、太保等职,死后追封为太尉。

河清三年,北周兵犯洛阳时,23岁的兰陵王在将士们惧怕北周兵力强大的景况下,亲率戴上面具的五百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一路杀进洛阳城东金塘,杀得北周军队人仰马翻,最后弃营逃走,成功解了洛阳之围。兰陵王高长恭也因此而威名大振,留下两个"经典"之说,一是兰陵王上战场都要戴面具;二是因兰陵王极善音律,声音也好听,据此,诞生了讴歌他的名曲《兰陵王作战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这部曲锁定为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描写了"邙山大捷"的壮烈场面,曲调悲壮浑厚,古朴悠扬,气势恢宏,表达了壮怀激烈的情感,这在影视作品《兰陵王》中有专门的再现。该曲传入日本被格外珍视,视为正统的雅乐,每逢赛马、相马、射箭等节会、大赛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今天日本奈良的"春日大社",《兰陵王入阵曲》仍保留为第一个古典乐舞表演节目。

不幸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因累获战功而"功高震主",受到北齐后主高纬的猜忌。兰陵王高长恭也因为一句话埋下了遇害的隐患。据说,邙山一战后,高纬问高长恭,"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没多想,径直回答,"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这个回答令高纬不满,兼之后来士兵们传唱《兰陵王入阵曲》,引起高纬忌恨,公元573年,派特使送毒酒给他,兰陵王妃要兰陵王亲去向皇帝解释,兰陵王叹息地说,皇帝赐我毒酒,怎肯见我?于是饮鸠自尽,时年32岁。

上述史料可见,四大美男,命运最好的当属宋玉,尽管他仕途暗淡,一生颠沛流离,却也颐养了天年;最悲情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因"功高震主"遇害;因站错队而被冤死累及家人的是潘安;最不幸也最悲催的是27岁时被"看死"的卫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