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喜原本的形象维护的还算不错,再加上大队的人大多都是淳朴的很,对于知青的存在,虽然私下也会埋怨上几句知青干活不够老把式,分到和知青一处干活的话瞅着心累,闹个不好还要被拖后腿,但当着知青的面,那也很少指名道姓地说这种话,甚至也不吝指点。
所以大队和知青的关系还算的上和睦,至少明面上如此。
村子里面谁家有不下蛋的鸡基本一个村子的人都清楚,现在每家养鸡那都是有定数的,大多人家都爱养母鸡,为的就是能每天摸个鸡蛋。
对于六七十年代来说,鸡蛋就相当于是营养品。
小公鸡当然也不错,可这玩意养大之后就只能吃肉,养的辛苦不说一顿下去就直接没了,哪里有母鸡合算,年轻的时候吃蛋,年老了之后还能吃肉,而且老母鸡养的年头足了,鸡肚子里面还有肥油,捡着肥油和鸡皮往着热锅里面一熬,香喷喷的荤油就有了,还能留着炒菜,素菜吃起来还能带点肉香味。
当然这种一般都是留着自家吃的,毕竟乡下不比城里,城里职工每个月还有各种票据,乡下这头想要点票据可不容易,一年下来吃肉那都是有定数的。下乡的知青有补贴,手上捏着钱和票,要是能换,当然也是愿意换的。
陶佳喜肉疼地换了一只老母鸡回来。
倒不是她手头没钱,她自然也是有的,只是不多。
陶家对她自然是有感情的,原本也给准备了不少钱和票,但陶佳喜为了展示出自己不是那种贪财的人,自然也就没有选择要这些,甚至还说的格外的好听。
“这些原本都是应该陶佳真正的孩子拥有的,我和爸妈还有哥哥们相处这十几年也已经是我偷来的福分了。能带走平常的衣物就已经足够了,我也要努力去适应那些原本属于我的生活。
如果我再接受爸妈你们带来的好处,姐姐心里要怎么想呢,我们姐妹往后要如何相处呢。
这么多年我已经很对不住姐姐了,不想再因为这些事情被姐姐记恨,也不想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影响了爸妈和姐姐之间的感情。”
这一番话自然说的是漂亮,几乎是把陶家那些人全都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在陶佳喜的“强烈要求”下,他们也就没有勉强,就让陶佳喜带着下乡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