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木匠的生意

白青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做饭做菜也关系到民生大计,不可小觑。”

秦大花开心得像是做梦,问:“青羽姐姐,你真的要开饭馆呀?就用新修的房子?”

“对!目前是这么打算的。我知道咱们乡下人舍不得花钱去饭馆吃饭,所以我的饭馆最先就只是给修房子的工人做饭。然后是修路、修水渠、水塘,修养殖养……总之,至少一年内饭馆会给工人做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不仅打算开饭馆,还打算建几个作坊。目前已确定的作坊有两个,一个是豆制品作坊,生产豆腐、豆干、腐竹、豆豉、豆腐乳等系列产品。另一个是粉制品作坊,生产面粉、芡粉以及相关的各种食品原材,比如面条、红着粉条、米粉、魔芋制品等等,可以供自家饭馆售卖,也可以给别的饭馆供货。

还有香肠,可以抢在夏天来临之前制作一批上市,虽然天气热了无法长久保存,但是在烟熏烘干之后,再用上好的坛子密封保存,足以做到十五到三十天不坏。在地球上,就有人专门这个产业,一年四季不停地烘制香肠,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可以存放半年甚至更久。

白青羽想得很清楚,做食材(原材料)供应商比直接开饭馆更安全。至少不用担心被食客讹诈和被别的酒楼排挤针对。

不过做供应商的缺点也明显,那就是要看客户的脸色。在物资匮乏的社会环境里,酒楼属于高消费行业,大多都掌握在有权有势的人手里,要想获得他们的认可,肯定得受点气。

所以要赶紧培育人材,这种看人脸色的事还是让手下人去做吧。

她交给秦正光的那一大摞建筑图纸里,就包含了这两个作坊的图纸。

她对房屋规划是这样的:建三座连在一起的大院子。最前面就是一排宽敞的门面房,共有七个门面,不过中间那个门面要直接贯通里面的院子,不能算是房间,只能算是大门,所以严格说来只有六个门面。每个门面宽一丈四(四点三米左右),进深三丈四(十点五米左右),前后屋檐下还有六尺(一点八米左右)的廊道。

她打算用两间开个饭馆(职工食堂),用两间开杂货铺,剩下的两间在大门左右两边,可以用做教室,把学生分成两个班来教学。

前院的正房就做她和家人是常起居和会客室,左右厢房各有三个大间,每个大间皆可隔成一室一厅两个小间,分别做厨房、卫浴、杂物、客舍、车马棚等用。

马车可以从正中大门直接驶进前院。

林文涛在秦正光手中看到的那张写实的建筑风景图,就是她想象中的前院全貌图。没有围墙,全是由房子组成的四合院。

至于中院和后院,那就更大了,因为那是她规划的两个厂房,一个生产豆制品,一个生产粉条类制品,每个院子里还建了几间员工宿舍,厨卫一应俱全。

房屋的总面积几乎是林家的两倍。

……

葫芦沟有家杨木匠很是有名,祖传的手艺,做的家具十分结实美观,口碑极佳。他家住在大葫芦湾,离林文涛大伯家比较近。

走了近二十分钟,秦大山兄妹带着白青羽来到了杨木匠家大门前。

在任何朝代,手艺人的日子都比一般人过得好些,杨木匠家更是如此——宽大的院子,敞亮的砖瓦房,窗户上也装着玻璃。

秦大山小声给白青羽解释:“杨木匠不是一个人,而是好几家人。因为是从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人口多了便分了家。不过自从分家后,有些人因为手艺不好,有的人则因为不爱这门手艺,便有几房人放弃了做木匠,改做别的营生。现在还有四房人家在做木匠。”

白青羽:“啊?那我们找哪一房人比较好?”

秦大山:“当然找杨本金杨大爷之一房。都是从同一个老祖宗手中传下来的手艺,但是真正做得好的还是嫡系主脉这一支。我家以前就请他帮忙做过家具。”

白青羽:“那上次请你二叔订制的木板……”

秦大山:“不是这家,是另外一家。这家的生意好,不接那种小活。”

走进杨家敞开的大门,院子里堆放着各种木料和半成品木器,地上到处都是厚厚的锯末,还有堆成小山的刨花。空气中散发着木料和油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