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公主连忙解释:“母后,儿臣并非急于求成,而是出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如今皇上和云溪出征北狄,前途未卜,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早日为太子定亲,可以稳定人心,避免内乱发生。”她顿了顿,接着说,“更何况,解忧郡主聪明伶俐,容貌出众,与太子年纪相仿,实乃佳偶天成。”
太后听后,陷入沉思。襄城公主的建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她仍有所顾虑。毕竟,太子的亲事牵扯到皇室的尊严和利益,不能轻率决定。于是,太后决定先拖延一段时间,观察局势发展再做决定。
“既然如此,那哀家过些时日就下旨吧。”太后缓缓说道。
襄城公主心中暗喜,她知道只要太后同意这门亲事了,就算皇上和云溪班师回朝,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毕竟太后的旨意是不可违抗的,而且在朝廷上下都有影响力。所以这门亲事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
“谢母后!儿臣这就回去准备。”襄城公主笑着告退。
待襄城公主离开后,太后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心中不禁担忧起来。
战场上变幻莫测,皇帝和云溪的安危让她放心不下。虽然她相信皇帝的能力,但战争总是充满风险,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此外,对于太子的亲事,她也感到忧虑。她深知宫廷斗争的复杂性,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这次的亲事,无疑会对朝廷产生重大影响。
太后寻思良久,决定召见丞相入宫,一同商议太子的亲事。丞相作为朝廷的重要官员,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智慧,他的意见对于太后来说至关重要。
不久之后,丞相来到宫中,拜见太后。太后将襄城公主的想法详细地告知了丞相,并询问他的意见。丞相听完后,沉默片刻,然后说道:“太后,臣认为此事可行。太子与襄城公主的婚事,不仅可以巩固皇室内部的团结,还可以增强朝廷的实力。此外,这也是一种亲上加亲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维护皇权。当然,具体的细节还需要进一步商讨。”
太后点了点头,对于丞相的分析表示认可。
得到丞相的肯定,太后终于下定决心,拟好诏书,宣布为太子和解忧郡主赐婚。消息迅速传遍朝野,引起各方关注。
然而,远在北狄的皇帝和云溪却对此毫不知情。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家浴血奋战。
此时,宫中的权力斗争和情感纠葛正逐渐交织在一起,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赞成这桩婚事,认为解忧郡主与太子是佳偶天成;也有人担心皇室的联姻会引发新的权力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