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之时,安慧敏终于下定决心,拨通了张启明的电话,将这一消息告知。电话那头,张启明的声音异常冷静,仿佛早已洞悉一切。“慧敏,我已知晓。请放心,我会恪尽职守,同时也会密切关注向副主任的一举一动。”
结束通话后,张启明孤身沉浸在书房的静谧中,窗外皎洁的月光如细流般倾泻,却映照出他铁青的脸色。他深知,向彦殊的履新将携来更多的试炼与未知变数。自此,他需得更加步步为营,既要保全自身,又要力保任务圆满达成。
次日,向彦殊即将调任的风声在上海站的每一个角落悄然蔓延。众人表面上似乎风平浪静,内心却已暗流涌动,各自为前程筹谋。安慧敏、高景渊、肖允荣与张启明,四人虽心怀各异,却共同肩负着维护上海站安危与稳定的使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向彦殊抵达上海之日,天色阴沉,仿佛预示着即将掀起的波澜。他携一名随员,踏入这座既熟悉又充满陌生的城市。他的目光中交织着期许与戒备,深知此地将成为他新的征途,也是他展现能力的舞台。
他刚到上海便听见平民对物价的抱怨,“这日子可真过不下去了,去年的物价还是按天计算,现在可是按小时计算了,这什么日子啊。”“可不吗?我可不想天天吃大闸蟹,那里面又没多少肉,才过来买白面,白面居然三十万一斤,你听那附近的工厂,那儿更加人声鼎沸。”
附近的工厂正在结算工资,虽然是排队领取,却是拿麻袋结算,工人们更加抱怨,“我是拿到工资了,一千二百万,还是法币!这能干什么用的?还不如给我黄金呢!现在的白面三十万一斤,哪怕我去吃碗小馄饨,也得三十五万一碗!说话间恐怕又涨价了!”
随行而来的于书洋也听见了抱怨,他也没有任何办法,看了看旁边的向彦殊,他叹了口气,拦了两辆黄包车,吩咐前往白赛仲路军统办公大楼,到了那儿,他先看见的不是安怀霁,而是肖允荣,他的直接上级。
“肖主任,我们有三年没见了。”向彦殊如是说,肖允荣点点头,“这次你调任过来,局势怕是比想象中更为复杂。”肖允荣只是说了这一句话,向彦殊便点了点头,他在路上便看见了民怨,随后他问起了慧敏,“慧敏呢?她还好吗?”
“这三年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啊。今天她没过来,你可以去找站长问一问。正好你也过来了,可以去见见他。至于你带来的随员,他叫什么名字?”
于书洋拿出证件,递给了肖允荣,只见证件上写着:姓名,于书洋,年龄,三十二,职务,秘书,军衔,上尉。
“于秘书啊,你既然跟着来了,我想你大概会被安排成秘书科主任秘书,你那里有四个下属,但如何安排你,这事我说了不算,应该是安副站长或者高副站长说了算的。”肖允荣继续说到,“你就先在机要秘书办公室待一会,我带他去见站长。”
肖允荣带着向彦殊走向安怀霁的办公室,一路上,向彦殊的目光不时扫过周围的环境。三年不见,上海站的变化并不大,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仿佛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准备。肖允荣的步伐沉稳,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向副官,你这次调任过来,毛座显然对你寄予厚望。不过,你也知道,现在的局势远比日据时期复杂得多。毛座多疑,派你来的同时,必定会暗中安排人手监视你的一举一动。你得小心行事,切勿轻举妄动。”肖允荣低声说道,声音中透出几分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