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章——与另一位作者的联动

当然,这是建立在重量上的,KV2的重量比T34重一些,这一点从接下来的武装便能得知,而说到那同样的内藏冰刀设计,因为KV2的重量关系,冰刀的滑行战斗并不如T34般优雅从容,反倒可以说是拙劣(加上其重量,KV2想在冰层滑冰更加是困难,需要二到三米厚的冰层,否则那些冰只会承受不该承受的重量)

PS作者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就这种莱彻,为什么不分在战车型?如果要问,我只能说是为了演出效果,而设定成猎装型,啊哈哈哈哈……

小主,

武装:双联装152mm滑膛炮(可旋转主炮)、7.62mm机枪、火焰喷射器、导弹发射器

KV2整体同样分为四段(非模块化设计),下段为八条机械足,前段为两挺机枪、一挺火焰喷射器所在,中段则是核心与那双联装滑膛炮所在,后段则为导弹发射器、弹药仓所在

PS作者又说:与原型‘可靠的同志’(苏联二战重型坦克KV-2)和也有作为参考的天启坦克相比,双联装主炮、厚实的装甲,就是其笨重的原因,这也是有了后来诞生猎装型莱彻T34的理由,T34是全方面优化的一个存在

猎装型[莱彻KV1]

同继任者KV2一样,为八足型机械结构,此莱彻为‘人类-莱彻战争’偏中期的产物,这时的莱彻势力已经宣告了自己的绝对实力,KV1便也是如此,强大的火力、高机动(以KV2和T34的时期来看,绝对不能称之为快)以及可靠的防御

先从速度说起,KV1最高时速是60公里每小时,和全速前进的人类主战坦克对比,这并不快,KV1所谓的高机动,是胜在可以跳跃躲闪,就算被坦克锁定,莱彻内置的标配雷达,也能提醒被敌人锁定,从而提前预判躲避

作为偏中期的产物,一开始并没想到会在冰原作战,所以那时并不配备利爪与冰刀,而单纯靠机械足移动,这导致在冰面上移动会经常出现滑动、刹不停的情况。若气温再低一些,寒风再猛烈些,待机的莱彻将被严寒所冻住腿部关节,等机械足彻底动弹不得,寒冷步步蔓延全身,届时才是真正的行动不能,只能向友军发出求救信号

那时,某些擅长雪中战的国家(如斯堪的纳维亚王国、北方联合两个虚构的国家。这俩最后都是会加入NIKKE官方设定的人类联邦军),就抓到了这弱点,靠着仅有一些的优势,把还没适应雪中战的莱彻打得落花流水,暂缓了莱彻的推进速度

等冬季退却,冰雪融化,冬将军不再眷顾那些国家时,天暖花又开之时,仅有的一点优势,都被KV1和其它莱彻的火力所瓦解

同时,吸取雪中战的教训也才有了后来,KV2会配备利爪、冰刀和火焰喷射器一类功能性武装

武装:可旋转152mm滑膛炮炮塔、7.62mm机枪、导弹发射器

作为战争偏中期的莱彻,KV1为三段式设计,依旧以八条机械足为下段,核心、主炮、机枪为上段(那挺小机枪集成在主炮的小角落,随炮塔而动,自身也能旋转360℃),导弹发射器和弹药仓则为尾段

PS作者又双说:KV1作为KV2和T34的前辈,为后两者打下了基础和试错成本,单单一管152mm滑膛炮,就让人闻风散胆,同样也是厚实的装甲,加上‘高机动’,在对付人类的主战坦克是一枪一个小朋友

到这里。我想也该要说说火焰喷射器的作用了,主要职能其实并不是烧人这种攻击手段,而是通过精准的温度控制,能让被冰雪冻住的同胞解冻,要是想用来对付人类,以火焰喷射器最高的功率2000℃来看,能轻轻松松将人类碳化

要塞型莱彻[噬天]英文名:Landeater(食陆者或是以大地为食者)

其实就是对应游戏原作里的‘大王八’噬天

噬天作为原作内的暴君级莱彻之一,登场逼格很高,整架莱彻都是研究基地改良而来

安排在这里出场主要就是为了填之前的坑,原作里噬天的登场是在夺回研究基地那一段

我则是将研究基地那一段简略带过,甚至没有安排噬天的登场,下文则为要塞型莱彻[噬天]的描述

静态时的建筑形态——这个形态下的噬天,是一座高三十米,直径四百米的球体建筑,从地平线上看,它就像是只乌龟屹立于大地

四肢和头部都隐藏在地面下,其露出在地面的‘龟壳’,铺满了厚实的装甲,还有着一圈密密麻麻的机炮、大口径火炮、防空炮、粒子加农炮、导弹发射井

在龟壳的中间,最高点的突出部还有一座类似于东正教教堂的洋葱顶,其主要功能是大范围的通讯(噬天通讯网络,西伯利亚莱彻势力的唯一内部网络,连接此网络的莱彻,哪怕远在澳大利亚,也能清晰交流),除去战斗的武装,噬天内部也有机库、仓库、工厂等职能

动态时的行动形态——这个形态下的噬天,才是其真正的模样。高五十米,直径不变。

下身为四足支撑,具有两种形态,一是急行军时的履带式结构,二是爪式结构(由两条巨大的金属打击桩组成的爪子),履带式负责前进,爪式负责开火时固定在原地减轻后坐力,如此庞然巨物几乎丧失了莱彻最引以为傲的机动性

而它那浑身的武装与厚重的装甲,则令它化身为一座移动的、可攻可守的陆上要塞,再看那龟壳之下四足之上的部位,那乌龟头口腔为唐怀瑟(阳离子破坏炮),龟头之后的核心被一层层装甲所包围,而那一层层的装甲包围外,还有数架起重机、维修臂能进行建造与机修(体型较大的莱彻外部机修、体型小的莱彻就内部机修)

小主,

PS作者又双叒说:面对这种庞然大物,好像也能明白为什么方舟与莱彻战斗,胜率只有0%了,而且据说此莱彻还不止一架

领主型莱彻[伊凡雷帝]

从名字便可得知,其以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恐怖的伊凡)为名,不提这莱彻,先简单说说那伊凡雷帝

此公头衔本为莫斯科大公国,后在17岁时给自己加冕为‘全俄罗斯的沙皇’,对内加强集权、削减贵族、改革宗教、订立新法典、建立常备军,对外扩张积极,东进吞并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南下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击败克里米亚汗国,主张‘拓荒’西伯利亚

这正是将其安排在这里的缘由,这架莱彻为忠诚于女王的势力之一,被莱彻女王授予几乎整个北亚的统治范围(其实也就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如楚科奇、堪察加,东北亚一块儿都不归于其统治范围)

作者对自己设定的小吐槽:这不就纯纯西伯利亚王么?让伊凡雷帝背这个莱彻的名头,真是拉低了B格

OK,到这里开始,正式介绍领主型莱彻——伊凡雷帝

全高十八米,是少有的人形莱彻,就算是某要塞型莱彻[征夷大将军]也是半人形(只有上半身为人形,下半身是机械足),伊凡雷帝下半身与人类一样为两条机械脚行走,四肢灵活且粗大

武装方面:雷帝头顶着模仿熊头的头盔,藏有火神炮,两手持有一把长矛,掌心配备电弧发射器,上臂、双肩、锁骨位置均配备导弹发射器,背后推进器四座

PS作者又双叒叕说:人形莱彻几乎就是个放大版的妮姬,表现实力就拭目以待吧,还是那句话实力强大的人,往往只是最简朴的描述(doge),这绝对不是我想不出太多才偷懒——!

那么,上述就是本次联动登场的人物设定,可能会有些不尽人意,但这也是最终展示到大家面前的设定,请见谅

还有,其实现在想想看,这大批人物设定就好像占了大纲的字数有6k左右,下一章开始,就会进入本次联动的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