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郑榕要回京

“我过来也正是找东家说这个的。”周正拿衣袖摸下汗水,“二喜家里养过鱼,只是他一知半解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

一知半解的可不够,“水塘大,养鱼种藕都需要人手,水乡里长大的应该多少都懂,关键是得找个能负责这一块的人。”

茶园包给了懂技术的人,周正只需要做好人手、资金的调度、安排。即便还不能采茶,也能先养着鸡,只要不是遇到鸡瘟,不用太担心会亏本。

水塘最好也这样安排,落实到责任人。

周正没养过鱼,但是经的事儿多,顾虑自然也会周全一些,交给他去办,翁晓晓还是放心的。

庄子上的建设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处处看得到忙碌的身影,早已不是刚来时死气沉沉的氛围,大伙儿的精神气儿都不一样了。

翁晓晓交给小洋五百两银子,作为庄上建设的资金。各处的花费都要周管事审批了,才能在小洋这里支钱,支取多少,买了什么,都要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庄子上的账,茶园的账,木匠作坊的账,还有以后水塘的账,翁晓晓要求小洋分开记录,并手把手教会了他如何建账。

所有账目必须日清月结。

事儿处理的差不多,翁晓晓就准备回去了,离得又不远,经常过来巡视就是。

......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十月了。

在回去的路上,郑榕提了回京的打算,她是侯府的长媳,能出来松快这么久也该知足了。

这种事情,翁晓晓无法阻止,只能尽力陪伴。

回扬州后,她去钱庄上工,把置办礼品的事情交给了凤姑。郑榕出门一趟,那些姻亲故旧,总要送上一份礼品的。

绣品好说,直接去了康宝在的绣坊。这次拜师没找人走后门,康宝凭着手艺就过了面试。不管以后做不做这行,翁晓晓都希望她学有所成,而且,她是这块料子,就得好好培养。

自己作坊的酱菜自然少不了,天气转凉,也方便存放了,直接装了两大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