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好些人曾经是杨朔的手下,只是因为官职低微,他们认识杨朔,但杨朔认不出他们。大将军成了东家的夫君,他们自然而然生出一股娘家人的情感。
见新人进来,本来热闹的场面顿时鸦雀无声,不等招呼,这些曾经的伤兵便站了起来,齐声喊道,“拜见将军。”
杨朔挺了挺腰板,示意大家都坐下,“没有将军了,我只是你们东家的夫君,以后叫我声杨先生就是。”
“是。”
虽然他们都身穿便装,但见到将军,骨子里还存有那份敬畏。
“我夫人安置了大家,大家也成了她的左膀右臂,还望今后同心同德,甘苦与共。”
说完这话,从裴钧开始,夫妇二人挨个敬了过去。
上下级间总是要有一定距离感的,敬完一圈,二人就准备离开了。
“裴管事,你们也去堂屋那边敬一杯吧,以后生意上少不得有往来。”临出屋时,杨朔提醒道。
翁晓晓暗笑,假装不知这男人的小算盘,率先走了出去。
……
相比后院,前院就热闹欢快了许多。
元宝将近两岁,见谁叫谁,小嘴甜的很,可比他的爹娘活泼太多,最是可爱讨喜的时候。
春霞的女儿元宵也满了一岁,一笑两个小梨涡,奶声奶气,特别乖巧。
女子这桌,边吃边逗弄孩子,笑声不断。
男子那桌不管是亲随还是暗卫,甚至几个小厮也都是伤兵出身,彼此套起近乎来,更是笑闹个不停。
“主子,您吃菜没有?先喝碗汤吧。”秋月直接递过来一碗鸡汤。
翁晓晓接过碗就坐了下来,刚才只顾着说话敬酒了,的确没吃多少东西,先垫垫再说。
一桌子妇孺,杨朔不好跟着凑过去,只能去了男子那桌。
可他刚走近了,一桌的人瞬间都站了起来,后退着让出了位置。
春和递过来干净的碗筷。
见众人还站在那里,杨朔摆摆手,“都坐吧,今日不讲规矩。”
虽然将军不曾苛待手下,但往日的威严太重,大家一时还不习惯。
平安、顺遂出来的早,对杨朔的畏惧心轻一些,率先坐了下来,给杨朔敬酒布菜,其余众人等也跟着坐下。只不过气氛不复刚才那般松快了,谁也不敢再高声说话。
他们如何,杨朔不再理会,喝了碗汤,抓紧时间吃了些菜,总不能饿着肚子洞房吧,想到这里,更是自顾自地吃起来,偶尔才喝一杯属下的敬酒。
凤姑自打翁晓晓进来就围坐在她身边,越看越欢喜,跟自己嫁闺女没两样,而且还不用分开。
说起来多亏了夫人大义,为了儿子能过些舒心日子,甘愿进了清月庵带发修行。
有她留在京里,将军才能到扬州。
那边客人未散,他们不能久留,回敬大家一杯,便携手回了堂屋。
觥筹交错又一轮,等都有些醉意了,大家才尽兴起身。
堂屋的客人散了,东厢的自己人也跟着送了出来。待送走了贵客,他们便也告辞离去。
收拾碗筷桌椅自有分工,不要翁晓晓他们操心。
杨朔对春和、凤姑交代了几句,就拉着翁晓晓就回了屋。
情浓意浓的新人,终于结成了连理,自是要有一个你侬我侬的花烛夜。
既为这份情画上个感叹号,也将开启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