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游击队的凯旋

在冀中平原的广袤天地间,白洋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无垠的绿色之中。这里,是鱼米之乡,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激烈交锋的战场。在这片神秘而富饶的水域旁,有一位少年英雄,他的名字叫张嘎,一个以智慧和勇气闻名于敌后的游击队长。

“嘎子,有情报!”老杨头推开门帘,一阵凉风携着村外的草香与芦苇的摇曳声一同涌入,他急促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芦苇棚内回响,手中那张泛黄的纸条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

张嘎正低头,专注地擦拭着手中的土枪,每一道划痕都被他细心地打磨,眼神中透露出对武器的深厚情感与对战斗的渴望。听到老杨头的呼唤,他迅速抬头,那双眼睛在昏黄的油灯下闪烁,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瞬间捕捉到了老杨头手中的情报,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那是对胜利的渴望,也是对敌人的警惕。

“说。”他简短有力地吐出一个字,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刃,蓄势待发。同时,他的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去捕捉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

老杨头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语速飞快而清晰:“嘎子,情况紧急。据可靠消息,日军一支重要运输队,满载着军需物资,包括弹药、粮食,甚至还有可能是重型武器,准备明日通过咱们山区的那条隐蔽小道,意图为前线战场提供补给。这条路线平日里鲜有人知,但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阻止他们。”

张嘎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那是一种对即将来临挑战的兴奋,也是对敌人计划的蔑视。“好机会,这正是咱们展现实力的时候。”他轻声说道,目光中闪烁着决绝与智慧,“不能让这批物资顺利到达前线,否则将会给我们的战士和乡亲们带来更大的威胁。”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那条隐蔽小道的位置,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准备突击队,今晚就出发,我们要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他果断下令,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

“是,嘎子!”老杨头立刻应声,眼中同样闪烁着兴奋与期待。他知道,张嘎不仅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个智勇双全的指挥官,跟着他,总能找到克敌制胜的良策。

接下来的时间里,芦苇棚内忙碌起来,张嘎与老杨头迅速召集了队伍中的精干力量,详细部署了行动计划。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侦察,有人准备武器弹药,还有人负责后勤保障。每个人都明白,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也都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

夜幕降临,月光如水,张嘎带领突击队悄无声息地摸向了那条隐蔽小道。他们利用夜色和地形的掩护,迅速完成了埋伏。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照亮大地时,日军运输队也缓缓驶入了他们的伏击圈。随着一声令下,枪声、爆炸声瞬间响起,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区的小道上拉开了序幕……

夜色如墨,深沉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声响,张嘎带领着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突击队,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穿梭在茂密的山林间。月光挣扎着穿透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他们身上,给这场即将展开的战斗披上了一层神秘而肃杀的面纱。

“大家注意,”张嘎压低声音,每一个字都清晰而有力,仿佛能直接穿透夜色,直达每个人的心底,“我们此刻的行动,关乎着无数同胞的安危,务必保持绝对的安静,不能让敌人有任何察觉。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突击队员们闻言,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迅速而有序地分散开来,利用山林间的树木、岩石作为掩护,悄无声息地布下了天罗地网。每个人的动作都异常敏捷,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成为了山林间最致命的猎手。

张嘎则亲自选定了一个位于山巅的制高点,那里视野开阔,可以清晰地看到前方那条蜿蜒曲折的小道,那是敌人必经之路。他手持望远镜,目光如炬,紧盯着小道上的每一个细微动静,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规划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阿强,你那边情况怎么样?”张嘎通过无线电低声询问负责左翼警戒的阿强。

“队长,一切正常,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阿强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同样低沉而冷静。

“好,继续保持警惕。”张嘎简短地回应,随即又将注意力转回到了望远镜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山林间除了偶尔传来的夜鸟啼鸣和远处溪流潺潺的声音外,再无其他声响。张嘎的心跳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速,他知道,这场战斗的成败,就在此一举。

“看到他们了!”突然,张嘎低声喊道,望远镜中的画面让他精神一振。只见一队日军士兵正沿着小道缓缓行进,显然并未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