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封奏折倒是挺有意思,是秦州知府秦浩益上奏的,说是安平县知县吴迪,上任期间为官清正廉明,事必躬亲,一心为民。现在,三年之期将至,特上奏吏部酌情调迁。
本来这样的折子是不用圣上过目的,可上官烈南却让随身太监刘宝去吏部拿来了这封奏折。
小主,
落叶城之事终究还是闹到了都城朝堂之上,今日早朝之上,众大臣就议论纷纷,商量着该如何处置二人。
众大臣唇枪舌战,你来我往,有提议撤销他们官职的,也有替他们说话的,一时之间争论不休。
要说在这朝堂之上,以他二人的位置也比小卒也强不了多少,可也能引得大家争论不休,皆因二人背后所牵连之人。
众大臣心里都明白,二人之事只是一个引子,这只不过是几个皇子之间的斗法而已。 那所图之人无非是为了二人背后之人:晋王。
只要牺牲掉二人或其中一人,此事便有了结论。于是晋王这边的人提议,落叶城之事皆因通判李仁安毫无作为所引起,罢掉他的官职,另选能人去做这个通判。
反对之人都说落叶城之事是知府玩忽职守,因私废公导致,罢官也应该罢掉知府才是,双方又是一番唇枪舌战,最后只能请圣上定夺。
谁知上官烈南却并未表态,而是拿出了这封秦州的奏折,让随身太监刘宝念与众大臣听,众大臣听罢,已有老狐狸猜出了陛下的心思:陛下既然没有表态,那就是支持他们只罢掉通判李仁安的官职了。至于拿出这封奏折,意图也很明显,就是想把这个吴迪调到落叶城任通判。
朝堂就是一个小战场,臣子与臣子之间在斗法,臣子与陛下也在斗法。这些人斗了一辈子,早已经明白各自的心思了。
按理说一个小小的知县直接调任去当通判,于法理不合。可晋王这边的人却无一人反对,陛下继续留着那孙敬知当知府,就是跟吴迪去当通判交换的筹码。朝堂之事讲究的是平衡,谁也不能一人占尽了便宜,都需要相互制衡。这才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支持瑞王的人一见陛下的态度也面露喜色,大家都知道这个叫吴迪的是瑞王的人,陛下此举是不是代表了某种态度。于是也都不再坚持要罢掉孙敬知这个知府的官职了,既然陛下有意让这个吴迪去当这个通判,也算是对知府的一种制衡了。
背后之意不言而喻:既然你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