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三阶:郡公、县公、乡公。
侯也分三阶:县侯、乡侯、亭侯。
由上可以看出,贵族爵位是三级八阶。
三级八阶还是太笼统了,不足以拉开差距,可能会导致尊者、卑者,功大、功小的在一阶。
皇帝把这差事派给裴秀,就是要他想出办法评估差别、平衡高低,为皇帝排忧解难。
经过苦苦思索,他有了主意。
郡王均可裂土立国。那就通过食邑、常备军多少,把郡国分为大国、次国、小国。
眼下,皇帝的指令是:名单中27位司马家族要员,全部封郡王。
那么,就把郡王(国)分为大、次、小三类。
大郡王(国)食邑2万户、可养5000常备军。
这次的分封名单中,够资格的大郡王只有一人:太傅司马孚,安平王。
次郡王(国)食邑1万户、可养常备军3000人。
这次分封名单中有5人够格:平原王司马干、扶风王司马亮、东莞王司马伷、汝阴王司马骏、义阳王司马望。
前面4人是司马懿之子,后面的司马望是司马孚之子。
小郡王(国)食邑5千户以下,可养常备军1500人。
名单中剩余的21人都封小郡王。
总的看来,司马孚这一支,有七子、二孙,加上他本人,共10人获得封王。
司马懿这支,有六个儿子、三个孙子共9人封王。
假如把晋国看做一棵大树,从封王结果来看,它呈现出强枝弱干的特征。
裴秀搞定了一个较为满意方案后,看着名单陷入了沉思。
当年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只封了自己的亲弟弟和儿子为王。支系宗亲一个王也没封,连最倚重的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的爵位,都归入到军功爵体系,只封到县侯为止。
而现在,晋国开国皇帝,把从兄弟都封了这么多个郡王,对自己的儿子,却一个也没封王。
裴秀隐隐然觉得,弱干强枝不是好兆头。这事应该是哪里有些不妥。
但他位卑权轻,也不敢往深处想。就算想通了,作为外臣,插嘴皇家私事,那是找死。
还不如不想这事。
这时代的造纸术已经突破了。
好的纸张名蔡侯纸,以纪念东汉宦官、龙亭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蔡侯纸很适合写字、保存。就是超贵。
裴秀咬牙拿出两张不同纸张,把自己的方案工工整整誊抄两份。
蔡侯纸张那份呈送皇帝。另一份麻纸的自己留底,以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