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张庸既然说打中了,那就是打中了。
“干掉了一个?”
“对。干掉了一个。还有八个。”
“你确定?”
“我确定。”
张庸肯定的回答。
当然确定。因为确实还剩八个红点。
这八个红点比较分散。相互间距离至少十米以上。并没有全部凑到一起。
朝佟罗汉继续招手。寻找新的射击角度。
既然日寇的准确位置,已经在地图上表露无遗,那反复移动,总能找到可以射击的角度。
这个或许不行。但是另外一个可能有机会。
果然,又一会儿以后,张庸看到了第二个日谍。只露出小半个脑袋。
这个日谍可能是趴在砖缝中,盯着东面。张庸在南面。刚好从一堵堵的砖墙中,寻找到它的脑袋。距离大约140米。
“看到了?”
“看到了。”
“能打中吗?”
“俺试试吧!”
佟罗汉缓缓的说道。
因为日谍只露出半个脑袋,所以,射击有难度。
高一点点,子弹可能无法对日谍造成有效伤害。擦着头皮就过去了。低一点点,子弹又会被红砖挡住。
德国原装毛瑟98K的子弹杀伤力,当然毋庸置疑。然而,它最多也就是连续打穿三块红砖。想要打穿更多,恐怕无能为力。
“来!”
张庸举起望远镜。
佟罗汉举枪瞄准。
“啪!”
枪响了。
张庸注意到日谍脑袋似乎动了一下。
被打中了?
应该是。但是可能不致命。
毕竟,日寇露出的脑袋部分很小。子弹最多是掀掉他的天灵盖。
事实上果然如此。
那个日谍的确没死。还下意识的抬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或许不是他自己想要抬头。而是脑袋被子弹打中以后的条件反射动作。
这边,佟罗汉迅速拉枪栓。重新推弹上膛。
跟着举枪瞄准。动作极快。
“啪!”
又是一枪过去。
张庸从望远镜里面看到,那个日谍直接扑倒。
几秒钟以后,地图红点消失。
好,又搞定一个。
还有七个。
“打中了?”
“打中了。打死了。”
“啊……”
“干的不错。继续!”
“好!”
佟罗汉往弹仓里面压子弹。
刚刚用了四颗。还有一颗。其实可以打完再压。但是他本人喜欢现在就压。
有些老兵,随时随地都希望弹仓里面是满的。这样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情况,才可以连续开枪。有的士兵哪怕只射击了一发子弹,也会立刻补满。
在某些时候,四枪和五枪,区别是很大的。甚至决定生死。
“怎么样?”
这时候,戴一策走上来。
他听到了枪响,却看不到目标有没有被击毙。
甚至,他都看不到日谍在哪里。
“干掉了两个。”
“真的?”
“真的。跟着我。”
“好!”
戴一策欣然跟在张庸背后。
张庸继续寻找射击角度。还有七个日寇。需要迫近一点。
幸好,日寇手里,应该是只有手枪,没有步枪。否则,张庸肯定不敢托大。也不敢轻易靠近。
绕来绕去……
这边不行。还得重新规划。
绕来绕去……
结果,佟罗汉依然是看不到。
只好继续兜圈。
戴一策忍不住问道:“我们这是……”
张庸回答:“寻找射击角度。”
戴一策:“你能看到日谍在哪里吗?”
张庸:“看不到。只能凭感觉。所以不是很准……”
戴一策:???
这样也行?凭感觉?万一感觉错了,岂不是……
“看到没?”
忽然听到张庸说道。
戴一策急忙将思绪拉回来。举起望远镜。
顺着张庸的目光看过去,好家伙,果然看到一个日谍。露出小半个身体。
那个日谍可能是躲在砖墙后面。没想到,身体露出来。
当然,只有非常特殊的角度才能看到。
张庸带着他们绕来绕去,就是寻找这个特殊的角度。
只有从这个位置,才能远距离看到。
“看到了。”
佟罗汉回答。同时举枪瞄准。
距离三十丈左右。完全没难度。一小半身体也能命中。
“干掉它!”
“好!”
佟罗汉立刻扣动扳机。
“啪!”
枪响了。
那个日寇立刻瘫痪下来。
不过,子弹没有打中要害。因为胸部和脑袋都暴露的不够。
“抓活的!”
戴一策急忙叫道。
佟罗汉迅速的重新推弹上膛。
“抓不到的。”
“日谍身上有武器。冲上去就是死。”
张庸冷静的说道。
戴一策:……
也对。抓不到的。
从这里跑过去,差不多上百米。
等跑过去,日寇都已经拿出手枪了。谁靠近谁就是死。
何况,附近还有其他日谍。
一旦陷入日谍的交叉火力,那就是送死了。
“干掉它!”
张庸断然下令。
佟罗汉迅速扣动扳机。
“啪!”
枪响了。子弹正中要害。
那个日寇直接扑倒在地上。彻底的一动不动了。
片刻之后,红点消失。确认死亡。
行,又搞定一个。
“上去……”戴一策想要上去搜身。
随即反应过来。附近可能还有其他日谍。这样上去就是送死。
果然,张庸摇摇头。
附近的确还有其他日谍。谁靠近谁就会被暗算。
唯一的办法,还是继续寻找射击角度,远距离击毙。只有等全部日谍消灭完,才可以上去打扫战场。
张庸管这样的战斗方式,叫做非接触性战斗。
就是远距离的打死伱。让你根本没机会还手。
“咔嚓!”
“咔嚓!”
佟罗汉又开始往弹仓里面压子弹。
张庸注意到了。这是个好习惯。必须时刻保持弹仓里面都有五发子弹。
现在或许没有那么必要。但是,两年后,要在敌后战斗,这一点就非常重要。因为到时候,复兴社(军统)需要面对的,就是优势的敌人了。
面对潮水般的日寇士兵,每一颗子弹都是宝贵的。
唉,两年后……
任重而道远啊!
深呼吸。抖擞精神。继续寻找射击角度。
还有六个日谍。
这时候,剩下的日谍开始移动。
它们似乎感觉到了不安。已经无法继续耐心的守株待兔。
它们无法判断外面到底是来了什么人。又在采取什么样的战术。它们也不知道自身到底伤亡了几个人。
张庸注意到,有两个红点,触碰到一起。可能是日谍首脑。它们可能是在商量某些事。很快,两个红点又分开。其中一个红点,朝着南面快速移动。但是前进了三十米以后,又停在原地不动。也是一个谨慎的家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这个谨慎的日谍并没有注意到,他现在所处的位置,会被人远距离的盯上。
张庸招招手,带着佟罗汉,转移到新的射击位置。
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日谍。
张庸摆摆手,“干掉它!”
佟罗汉立刻开枪。
“砰!”
那个日谍应声而倒。
没有必要补枪。这一枪,日谍就死了。
果然,片刻之后,红点消失。
又一个日谍被干掉。
现在,只剩五个了。
寻找日谍的过程其实很耗时间。
也就是有系统地图的帮助,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砖墙迷宫中找到射击角度。
如果是自己摸索的话,很有可能一头撞到日寇面前。
最后被打死的那个日谍,有枪。被打死以后,手枪脱手,落在了旁边。
可想而知,如果是近距离相遇,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现在还好。
少一个日谍,就少一分危险。
而且,曙光似乎就在眼前。或许,可以用这种方式,将日谍全部干掉。
振奋精神。
一步一步的向日谍接近。
远距离已经无法找到射击角度,必须迫近。
还有五个日谍,分布在五个不同的方向。刚好构成一个圆形。
也不知道日谍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这样的分布,给袭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找到射击角度。但是有点特殊。除非是同时干掉两个日谍。
但是又要防止被日谍提前发现。
哪怕是有地图,也得仔细的琢磨。仔细计算。
“鲁王!”
张庸将另外一个神枪手叫上来。
鲁王姓鲁,具体名字还没了解。反正大家都喜欢叫他鲁王。
鲁王的枪法和佟罗汉不相上下。
“来了!”
鲁王提着毛瑟98K步枪上来。
他等这个机会很久了。可惜,一直都是佟罗汉出手。
“罗汉,你左边。”
“鲁王,你右边。”
张庸安排战斗任务。
在他们的位置,可以左右看到两个日谍。
距离都是80米左右。比较近。但是射击角度都不大。一个只能打腿。一个只能打额头。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射击难度比较高。
子弹只要偏差一点点。就打到砖墙上面去了。然后日谍被惊动,就会转移。又得重新开始。
“我喊到三,你们就同时开火!明白吗?”
“明白。”
“明白!”
鲁王和佟罗汉都是低声回答。
分工。佟罗汉负责左边。鲁王负责右边。
张庸继续说道:“然后根据情况补枪。能打死尽量打死。”
两人都是点头。表示明白。
张庸于是开始数数。
“一,二,三……”
“啪!”
“啪!”
同时枪响。
两把步枪各自射击。
张庸举起望远镜,盯着左边的日谍。
这个日谍只露出一点额头。即使打中,应该也不会致命。不知道是否有机会补枪。
枪响以后,那个日谍的额头似乎震动了一下。随即向后倒。
好可惜,完全看不到了。无法补枪。
转头。看着另外一个日谍。发现他已经倒下来。
小腿被命中以后,身体不由自主的瘫痪下来。上半身因此而暴露。
“啪!”
鲁王的第二枪马上杀到。
那个日谍上半身中枪。跟着软绵绵的倒下。但是还没死。
事实上,两个日谍都没死。
“啪!”
鲁王继续补枪。
终于,代表这个日谍的红点消失了。
又打死一个。
但是左边的那个还没死。也没有补枪的角度。
可惜了……
一会儿还得重新再来一次……
“砰!”
忽然,一声沉闷的枪响传来。
似乎是勃朗宁手枪的声音?好像似的。好像就是从日谍那里传来的。
疑惑。
不知道怎么回事。
直到代表左边日谍的小红点消失。
咦?
这个日谍死了?
没理由……
不对。是它开枪自杀了?
刚才的枪响,莫非是日谍对着自己开枪?自己打死自己?
有可能。
这个日谍受伤了。受伤以后,很有可能被活捉。
它当然知道被活捉的后果。所以,它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落在复兴社的手里。
好。这样挺好。
人死了最好不过。危险也就不存在了。
最好全部自杀。
“怎么回事?”戴一策问,“谁开枪?”
“可能是日谍自杀。”张庸随口回答,“现在,还有三个日谍……”
忽然眉头一皱。
剩下的三个日谍,似乎在快速的移动。
嗯,它们要突围。
它们已经觉察到,继续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只有冲出去,才有活路。
“日寇要突围了。”
“什么?”
“提醒所有人注意,日寇要冲出来了。”
“真的?”
“快!退到砖厂外面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快!”
戴一策跟着大叫。
所有人急忙向后退。迅速的撤退到砖厂外面。
砖厂外面都是开阔地。
这样一来,哪怕是有日谍从砖墙里面冲出来,在外面也看的清清楚楚的。不会给日谍漏网的机会。
“日谍真的会冲出来?”戴一策又有些担心。
从正常人的角度来说,这样冲出来,完全就是死路啊!根本就是送死。
只要不是脑瓜子坏掉,都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然而,张庸对此司空见惯。
为什么?因为这是日谍。它们很狂热。
一旦发现情况不利,它们往往会发起自杀式冲锋,然后求死。
日寇军队都是这样的。
一旦陷入绝境,就会发起板载冲锋。
在中国战场,日寇陷入绝境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太常见。
但是在太平洋战场,日寇经常整建制的被美丽国大兵消灭。荡然无存。最后的结局往往就是板载冲锋。
求的就是一个死。
“来了!”
“注意!”
果然,第一个日谍冲出来了。
它挥舞着手枪。歇斯底里。状若疯狂。完全不顾外面的危险。
等待它的,当然是黑洞洞的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