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婆婆和荣叔相互对视,看来他们对这个村子的了解还不够。
每当她们以为能多了解一些的时候,村子就会给他们新的惊喜。
“二大爷,村里的钱按规矩留一些,余下的我出。”周楠豪迈。
几个大爷瞧她一副憨乎乎的地主婆模样,都忍不住笑了。
“这个用不着你出,村里这小十年,钱还是有一些的,一直放着,怕人心多疑。”
周楠却笑嘻嘻地望着八大爷,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八大爷,给我几天,我把设计图弄好后,你把把关。高中和大学还是和原来学校一个风格。”
八大爷连连答应,这事儿是好事儿,这几年他家几个崽子都成亲当爹了,读书是至关重要的事儿。
“二大爷,我不和您争,等到时候图纸出来了,就能有预算了,保证把钱花得干干净净。”
周楠一句话,让几个老家伙都倒吸一口凉气。
她假装没有看到,心中确实琢磨开了,高中还好说,老师选到位就行。
大学必需各种设备都要用上最好的,如果钱不够了,就找小张姐姐支援。
她手底下管了那么多厂子,一家支援一点先进的东西,学校不就起来了。
周楠的算盘珠子都崩到申市去了。
“爹,你在这儿,上面来电话了说有一批下乡人员要来,让我们去接。”
秋妮爹人还没进院子,声音就先传来了。
二大爷觉得他毛躁,“不就是下乡嘛,毛毛躁躁做什么?”
说完后他又问周楠,“楠丫,下乡是什么意思。”
周楠脑子转得很快,“几年前的时候,上面说,让小学初中毕业的学生,到农村来搞建设。。。”(注1)
周楠简单的把这个事情讲了一遍。
“十几岁的娃娃来这里能做什么?”二大爷发出灵魂质问。
大家相互看看,谁也没说话,只有电风扇吱吱呀呀地转动声音。
——————————————
注:第一批比较正规的自愿下乡时间是:55-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