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陈律仁在寻求和其他财团的合作。也就是“破局突围”。80亿美金投资富国银行,持股5%;
70亿美金投资伯克希尔,持股5%;
65亿美金投资美洲银行,持股5%;
曾经他们重仓的花旗银行,50亿美金,重仓5%。入股市值高达千亿美金。算是高位接盘了。
摩根大通,持股5%,耗资50亿美金。
然后是两大投行,高盛,市值700亿美金,投资5%,耗资35亿美金。
大摩略低,投资5%,耗资30亿美金。
这十五大集团,尖峰资本,投资了1200多亿美金。
传承资产集团,也投资了1200多亿美金。
差异不同的是,传承资产剩下800亿美金,投资了微软,高通,甲骨文各20%。
而还剩800亿美金的尖峰资本。
却选择投资了德州仪器(市值300多亿美金),SAP(思爱普,德国企业,市值600多亿美金),Priceline(美国版携程,李超人还是大股东)Visa(信用卡发卡组织),ARM(超微半导体,X86架构唯二的拥有者之一,另一个是英特尔)。由于没有传承资本帮他分担压力。
所以这些公司直接持股20%。
其中Priceline和ARM,直接持股30%,算是超级看好。
除此外,就是陈律仁不想持有太多公司股份。
这样导致他的工作量会暴涨。自然,另一个原因就是便宜,和其他家族成员,没有愿意承接的。
于是他就通过尖峰资本予以承接。
尖峰资本持仓股,也才20只股票。
传承资产,为18只股票。其中有15只,高度雷同。
而且,由于七月突然被砸盘,急于把市值拉回去,不给空头甜头。
这些巨无霸,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把现金变成股票”的过程。
至于后续,如何把“把股票变成权力”,那就不是陈添昇需要操心的事情。
那是陈律仁集团需要操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