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两个任命

但张献忠攻破成都之后,据传运蜀王府的金银,就用了数千船只,运了整整三个月。

这样的一个吝啬的蜀王,在劭捷春陷入困境之时没有拿出一两银子,一斗粮食帮助他,却在他被捕后为其求情。

史书中说劭捷春治蜀采取惠民政策,这惠的到底是哪个民?

反正朱由哲不相信他惠的是那些穷苦百姓。

而这样一个巡抚,不为普通百姓做主,却为宗室、乡绅谋利,还依旧能在后世史书中留下好名声。

说到底,就是舆论掌握在那些富户和乡绅手里。

想要改变这种风气就得把舆论从这些人手中夺回来,用傅山创办大明日报就是这个目的。

但只在京师还远远不够,得在南京,得在江南,在东林党、还有其他各党的老巢来办。

但用谁是个问题。

明末三大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都是人才,他们的思想也各有不少可取之处。

但问题是这三人。

顾炎武和黄宗羲都是复社成员,和东林党人都牵涉甚深。而王夫之,他的着作着重于经意和诗歌。

简单说,王夫之的思想对后世研究华夏文化有很大用处,是个大师级的人物。但少有涉及实事,对乱世没有太大用处。

黄宗羲和顾炎武两个则比较讲究经世致用。

顾炎武说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旷世名言。强调士大夫应该知耻,同时在经济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明亡之后,顾炎武独身北往,走遍大半个中国。

中间,他不但没有陷入缺银子的困境,反而可以拿出几千两银子资助他的两个外甥,可谓富有至极。

而黄宗羲更厉害,提出重视学校的作用,以学校取士代替科举取士,使治天下之人具皆出自学校。

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限制君权,实行君主立宪。

提出“工商皆本”,提倡“废金银”和“通钱钞”,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主张。

同时,黄宗羲还提倡均田、齐税等。

但由于其出身乡绅原因,黄宗羲并不反对井田制。

三人之中,朱由哲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