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流水的洛河边上,一座高达九丈五尺的受禅台,已经拔地而起。
每一级台阶之上,都站立着两名披坚执锐,膀大腰圆的宿卫。
受禅台的形状是内圆外方,天圆地方,象征着“天地”。
伴随着号角声的响起,秦牧的天子銮驾,及其仪仗队,已经浩浩荡荡的进入会场。
在万众瞩目之中,秦牧下了銮驾,一步一顿的走上了受禅台。
这一刻的秦牧,脸色肃穆,目光坚毅,心中却是充满了万分的激动。
他朝思暮想盼着这一日,盼了多年,而今终于是得偿所愿了!
秦牧穿着玄色赤纹的冕服,头戴平天冠,一手握着轩辕剑,领着公卿百官往前走。
他每走一级台阶,两侧的宿卫都要单膝跪下,尽显虔诚之态。
所有人都凝神屏气,注视着一步步登上受禅台的秦牧。
终于,秦牧来到了受禅台之上,并跪坐于蒲团,拿起了灵案上的祭文,大声宣读起来。
灵案上面,还摆放着牛头、羊头、猪头,三牲祭天。
在灵案的一侧,还放置着一座有三千斤之重,如小山一般大的青铜鼎。
鼎中燃烧着松脂、火油、丝绸、谷物等等,滚滚浓烟飘向了天穹,方圆几里的人都能依稀可见。
等秦牧宣读完诏书之后,又有一套完整而繁琐的流程。
接着,登上受禅台的人,是年少的皇帝刘冯。
一直以来都是胆小怕事的刘冯,面对秦牧的时候,仍是畏畏缩缩的样子,却还是不得不端着传国玉玺,走上受禅台,把传国玉玺交到了秦牧手中。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牧一脸郑重其事的神色,一只手将传国玉玺高高的举起,环视一周,看着受禅台下面几十万的臣民,中气十足的喊道:“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
“汉德之失,非卿之过也!”
“传旨,自即日起,册封刘冯为山阳公,食邑万户,世袭罔替!”
一听这话,刘冯忙不迭的下跪,对秦牧感恩戴德的道:“多谢陛下!”
秦牧还算是一个忠厚之人。
毕竟,他跟老刘家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在他打天下的过程中,汉室的名头,汉家天子的这面大纛,的确给予了秦牧不小的帮助。
区区一万户的食邑,秦牧还是给得起的。
至于山阳公一脉的世袭罔替,秦牧有生之年能保证,后世之君就不一定了。
这最终解释权,归皇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