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也正是因为有长白村的财力支持,在杨国安的带领下,红旗公社在三年大饥荒时期,是本县所有公社中,唯一一个没有因为饥饿大量减员的公社。

饥荒过后,杨国安聘请技术人员,自己也阅读大量书籍,鼓励社员发现养殖业和人参栽培,那在当时,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绝对是思想上的重大变革。

没有钱买猪崽、鸡崽的生产大队,杨国安会亲自前去考察情况,如果情况属实,他也会酌情处理。

在1955-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波时涨时落,不允许农民留自留地、不允许农民搞副业、取缔农村自由集市等等行政策在某些地方确实发生过,但这在红旗公社,却是闻所未闻。

杨国安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咱共产党还不能让老百姓吃一口饱饭啦?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整个公社,提起杨国安这个社长,那就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说他是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好官。

杨家兄弟也因此,在红旗公社真正的占住了脚。

当然,也因为这个,杨国安在某些干部眼中,那就是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但人家有资本我行我素,毕竟按资历、按当初复原时划算的行政等级,他这个公社社长,工资待遇比市高官都要高。

再者,杨家兄弟上头也不是没人,至少当初一起同生共死的战友如今可都身处高位。

不过是一个小社长,他愿意折腾就折腾呗,反正照这折腾法,人家看来也没想着升官发财。

这就导致杨国安要是哪天“不折腾”了,这才叫人发愁呢!

毕竟以他的威望和能力,往上升一升简直太容易了。

他若是想往上升,那自然要有人挪位置,下面的人且不说,上面的谁有愿意!

不得不说,这人,活到杨国安这份上,也算人生赢家中的典范了。

至少,云舒听后就引为知己。

有多大的能力就捧多大的碗!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我的地盘我做主!

这每一条理念简直都与她心意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