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忠孝转身跑回了院外大街上的掩体,对日作战经验丰富的中-央军上校,深知日军步兵的这套战术:一旦其前锋小队在进攻时遇到堡垒和掩体的阻击杀伤,就立刻调集掷弹筒实施定点打击。小鬼子的掷弹筒小组通常由两人组成,其配置的九一式掷弹筒以及榴弹,轻便易携,杀伤力却极其精准,四五百米的射程内常常能够有效地拔除敌人的火力点。
秦忠孝大喊着隐蔽,但临时搭就的掩体多由附近民房商铺里的家具、门板乃至被褥堆砌而成,实无多大的隐蔽空间;而那些趴在屋顶上的官兵,身边更是光秃秃的没有遮蔽。日军的掷弹筒小组成员,均为身经百战的老兵,目测、估算方位十分老到,中-央军上校眼睁睁地看着一发发榴弹划着弧线、在掩体和屋顶上炸响,小小的榴弹虽不如重炮炮弹那么威力四射,但几乎每一发榴弹的爆炸,都能迸飞一名甚至几名391团士兵的躯体。
更危急的是,掷弹筒的轰击甫一平息,日军不知何时摆到大街上的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就劈头盖脸地扫射起来,凶猛的火力压得掩体上后面的人根本无法抬头。蜷缩在一张放倒的八仙桌后面的秦忠孝,险些被一颗重机枪子弹击中,他惊恐地意识到,这轮扫射过后,鬼子步兵将马上冲锋。
“这里还有多少人?!”
秦忠孝嘶吼着问身边同样蜷缩着的副官,副官头也不抬地回答:
小主,
“没多少了,团座,小鬼子火力太猛了,这临时工事顶不住的!”
“顶不住也得顶!看看木头他们怎么样了?”
副官爬开一段距离,倚靠在一个面粉口袋后面向两侧的屋顶张望,然后对着秦忠孝大喊:
“团座,看不到人啊!”
九二式重机枪突然停止了扫射。
“鬼子上来了!”
一侧的屋顶上传来了尖叫声,秦忠孝与副官、参谋长纷纷从掩体里探出头,果然,笔直的大街远端,一大片黄色军大衣的身影又奔跑着出现了。秦忠孝迅速检视了两道掩体后面的人数,原有的五六十人,至少又减员了三成,其中的一个轻机枪手也被炸死了。
“还有会用机枪的没有?”秦忠孝喊道。
没人回应。
副官跑过来:“交给我吧”。
看着副官摆正那挺歪斜了的捷克式,熟练地拉开枪机,秦忠孝本不同意的话语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罢了,已经无人可用!
“木头,木头!”秦忠孝仰头向路边的屋顶嚷:“你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