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奕霖也是读过这本书的,虽然只是粗浅翻了翻最前面的几十页,已经深知其中艰涩。听完徐生洲的考查题目,声音都有些发颤:“一个月?”
“一个月不够吗?”
徐生洲觉得这本书难是难了点,但曾奕霖已经是研三的学生,学了这么多年代数几何,有很好的基础,一个月内看完应该问题不大。
衡平反问道:“徐老师,你看完这本书,用了多久?”
徐生洲想了想:“我还是大四的时候看的,断断续续大概花了80个小时吧。”
因为他用的是从黑系统里兑换的“智慧时间”,所以累计起来不是用了多少天,而是多少个小时。
衡平倒吸一口凉气:“也就是说,一天看8个小时的话,你只用了10天就看完了这本书?!”
“一天看不了8小时。那时候我刚接触代数几何没多久,一般是上午、下午、晚上各看2小时,然后慢慢消化。”徐生洲实话实说道。当时确实底子太薄,就算有黑系统加持,他脑袋也经受不住那么大的知识量冲击,只能看一会儿歇一会儿,“前前后后加起来,估计用了将近半个月。”
衡平忍不住为曾奕霖主持公道:“你大四的时候已经能发‘四大’,就这水平,还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你让小曾一个月看完?你以为大家都跟你一样?”
徐生洲挠挠头:“那,两个月?”
衡平道:“最少得半年!还得是小曾有天赋、肯用功。你知道吗?我在米国的时候听说,有个得过奥赛金牌的留学生,跟着麻省理工的一位大牛读这本书,一年多都没什么进展,最后被迫转校。”
徐生洲道:“有那么夸张吗?你别吓唬小曾。其实这本书也就那样。要不小曾你先试试?”
曾奕霖在一旁瑟瑟发抖。
试试?只怕试试就逝世!
马平川也麻了:“小徐,徐老师,指导学生一定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因材施教,量力而行,毕竟大多数学生都不可能像你这么天赋异禀。就像小曾,可能在同辈中算是优秀的,但肯定没法跟你相比。所以指导学生,只要在他自身的能力水平之上再拔高一点,就算是教导有方。”
徐生洲直言不讳道:“如果只是培养一个相对优秀的学生,甚至只是想写出一两篇像样的论文,我觉得随便找一位老师指导就行,不必特地来找我。或者按照我的审稿意见好好努力,一篇SCI3、4区的论文肯定没问题,添油加醋熬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也能说得过去。”
马平川连忙说道:“当然不止于此——”
徐生洲道:“那三篇?五篇?写论文很难,也可以很容易,无非就是指出一条有明确指向的路径。我完全可以给小曾几个具体的题目,甚至告诉他可行的思路,但我想,这种指导对于小曾的成长并无多大益处,甚至不如让他好好读一下这本GTM52!”
马平川等人不禁瞿然而惊。
曾奕霖咬咬牙:“好,那我试试!”
受人之托的马平川此刻反倒踌躇起来:“小曾,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曾奕霖道:“我已经考虑好了!如果达不到徐神的要求,只能说明我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那毕不毕业、要不要这个硕士学位,也就关系不大了。”
徐生洲嘉许地点点头:“你有这个觉悟,说明你在思想上已经接近真理王国,下面就看你的行动了。”同时不忘提示他道:“读书,读完并学会其中的知识,只是最基础的第一步。还要透过纸面知识,去触碰并掌握作者的思维方式,这是更重要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把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所描述的知识点,融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到这一步,写出的报告才是有灵魂、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