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徐生洲也是心累。

为了“徐一问”招牌不倒,为了辛中永院士的情面,也为了对得起组委会提供的免费食宿,自己真是操碎了心,无形中又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吃完晚饭,徐生洲决定哪儿都不去,就老老实实躲在房间里写论文。

打开电脑,理清思路,开始动手。

刚写没几个字,就听到有人敲门。

“谁啊?等一下。”

知道自己房间号,还主动上门的,估计不是衡平、卢嘉阳之类的老熟人,就是张安平、黎田雅之类的同门师兄师姐。所以徐生洲也没有多想,随手把一句话剩余的几个单词敲进去,才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的却是下午刚见过的郑遨教授,见面他就自我介绍道:“你好,徐老师,我是中南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郑遨——”

徐生洲连忙打断他的话头:“郑老师,我知道你,下午的时候听过你的报告,很受启发。”

郑遨嘴角抽搐了几下:“徐老师说笑了,应该是我听了你的精彩点评,大受启发,收获良多,感觉之前遇到的难题和困惑都迎刃而解,让我茅塞顿开。”

徐生洲心道,别说什么“启发”“收获”了,只要你不记恨我杀了会下金蛋的母鸡就行。

“那你找我是——?”徐生洲还惦记着他刚动手的论文。

郑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就是想问问,徐老师什么时候把今天的点评写成论文发表?你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是你的点评很有价值,对于学界也是很大的贡献,应当及时整理出来。”

徐生洲不禁脱口而出:“我哪有时间写那种论文!”

如今他的江湖地位,已经不需要论文数量来证明自己。

相反,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的论文,只会拖累他的名声。

所以,当前的最优解就是憋大招,一年发1、2篇“四大”,解决几个重要的问题,自然而然光环就会越来越耀眼、地位就会越来越稳固。

如果单纯满足于刷论文数量,如今他不借助系统大爷的兑换功能,也能一个月写五六篇SCI三、四区级别的水文。但那跟写3000篇论文的某大佬,有什么区别?跟写网文水字数的何公公,又有什么区别?

郑遨脸色一变。

徐生洲才发现自己装比有点过了,连忙补救道:“郑老师你应该知道,我现在正在集中精力撰写有关霍奇猜想的论文。此事关系重大,霍奇猜想又复杂艰涩,每天都得绞尽脑汁,实在分身乏术,根本没时间写其他的论文!”

郑遨的脸色才好看了几分,犹豫片刻后说道:“如果徐老师没空的话,我可以先帮你整理个初稿出来,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正好检验一下我今天的收获。到时候你负责修改完善就行了。”